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07-26
       这种心理在现实中不乏佐证。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上,“晒娃”成为不少家长的一大爱好,而“晒”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比”。从比长相、比穿戴,到比成绩、比才艺,一些家长在“比孩子”方面乐此不疲。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比孩子”暴露了一些家长的焦虑和懒惰,可谓一针见血。
       除了目的不纯粹,部分家长的行动也不够理性。让孩子学完语数外学才艺,练完智商练情商,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开启“刷卡模式”,为了孩子不惜金钱。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长更应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让自家孩子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标杆,拼命追赶别人的足迹,对自家孩子是不公平的,也注定是徒劳的。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只有寥寥几个。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首先要理性面对“自家孩子是个普通人”这一现实,然后把重点放在发掘自家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上,使其获得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即便是天赋过人、出类拔萃的孩子,如果陷入家长这种无休止的攀比中,最终也只能是输家——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况再出色的孩子也有不足。
       与其苛求孩子,家长不如反求诸己;与其整天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不如反思一下如何成为“别人家的家长”:给了孩子足够多的关爱和陪伴吗?为孩子创造足够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了吗?最关键的问题是,让“别人家的孩子”捆绑住自家孩子的人生,值得吗?
       电影《阿甘正传》有一段经典对白,有人问阿甘:“你将来想成为像谁那样的人?”阿甘答道:“难道我不能成为我自己吗?”是的,一个人应该成为自己,也只能成为自己。(杨国营)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