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信息化赋能乡村教育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妍 通讯员 孟少猛 许启军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22-05-07
原标题:信息化赋能乡村教育
地处秦巴山区的石泉县,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优质资源集合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在距石泉县城40余公里的后柳镇牛石川教学点,59岁的邓国财老师正在利用大屏幕给5个孩子上音乐课。
已在教学点任教30多年的邓国财,过去因为“不够专业”,很少给孩子们上音乐、美术等课程。近些年,在学会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后,他经常请“城里老师”教孩子们唱歌、画画。
早在2013年,石泉县就为全县教学点全部配齐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按照“县级培训促普及、校本培训强应用、送培到校提质量”的思路强化师资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学点教师资源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各教学点依托丰富的项目资源,开足补齐了以前因师资缺乏而未开设的音乐、美术等课程,彻底改变了教学点教师“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农村教学点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从“数字资源全覆盖”到“班班通”建设,再到“在线课堂”的应用,这些原本只有城市学校才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今在牛石川这样的偏远教学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数字化让学校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及时,让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释放,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石泉县电教中心主任董才峰说。
探索“领航课”模式
近日,石泉县县级教学能手蔡宁在录播教室上语文课,此时全县各小学的语文教师也在通过远程端认真观摩并进行评课议课。熨斗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袁昕说:“通过网上观摩和评课,我收获了很多。”
针对校本研修缺载体、网络研修缺平台、传统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石泉县探索建立了“线上引路、线下实践、跟踪指导、达标提升”教师“领航课”模式。从“三级三类”教师队伍体系中遴选骨干教师组成学科团队,形成凸显每月专题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精品课,通过教育资源云平台进行线上示范课、线上点评课的引领示范,让每名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观摩或点播本地同学科教师的优质课。
“‘领航课’模式有效盘活了县域教师资源,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成长。”石泉县教体科技局干部熊军介绍。
搭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
银龙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为方便在外务工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增进家校沟通,学校按照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探索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工作安排、信息报送、工作交流、流程审批、应急处置等工作“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的应用已扩展到学前教育。全县各幼儿园充分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中的班级相册、群直播、打卡、通知、奖励红花等虚拟网络空间,还原学生在校的生活状况,搭建家长、教师、学生信息交流与展示平台,有效促进了家校共育。
据介绍,2021年度全县教体系统共完成近8万个各类审批和信息报送流程,平均耗时25小时,流程数据比2020年多了2万多条,平均耗时下降11小时,流程效益较上年提升30%。

三月二十二日,石泉县城关二小与中池小学、曾溪小学开展互动课堂。 本报记者 郭妍摄
打造优质资源集合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在距石泉县城40余公里的后柳镇牛石川教学点,59岁的邓国财老师正在利用大屏幕给5个孩子上音乐课。
已在教学点任教30多年的邓国财,过去因为“不够专业”,很少给孩子们上音乐、美术等课程。近些年,在学会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后,他经常请“城里老师”教孩子们唱歌、画画。
早在2013年,石泉县就为全县教学点全部配齐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按照“县级培训促普及、校本培训强应用、送培到校提质量”的思路强化师资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学点教师资源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各教学点依托丰富的项目资源,开足补齐了以前因师资缺乏而未开设的音乐、美术等课程,彻底改变了教学点教师“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农村教学点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从“数字资源全覆盖”到“班班通”建设,再到“在线课堂”的应用,这些原本只有城市学校才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今在牛石川这样的偏远教学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数字化让学校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及时,让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释放,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石泉县电教中心主任董才峰说。
探索“领航课”模式
近日,石泉县县级教学能手蔡宁在录播教室上语文课,此时全县各小学的语文教师也在通过远程端认真观摩并进行评课议课。熨斗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袁昕说:“通过网上观摩和评课,我收获了很多。”
针对校本研修缺载体、网络研修缺平台、传统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石泉县探索建立了“线上引路、线下实践、跟踪指导、达标提升”教师“领航课”模式。从“三级三类”教师队伍体系中遴选骨干教师组成学科团队,形成凸显每月专题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精品课,通过教育资源云平台进行线上示范课、线上点评课的引领示范,让每名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观摩或点播本地同学科教师的优质课。
“‘领航课’模式有效盘活了县域教师资源,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成长。”石泉县教体科技局干部熊军介绍。
搭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
银龙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为方便在外务工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增进家校沟通,学校按照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探索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工作安排、信息报送、工作交流、流程审批、应急处置等工作“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的应用已扩展到学前教育。全县各幼儿园充分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中的班级相册、群直播、打卡、通知、奖励红花等虚拟网络空间,还原学生在校的生活状况,搭建家长、教师、学生信息交流与展示平台,有效促进了家校共育。
据介绍,2021年度全县教体系统共完成近8万个各类审批和信息报送流程,平均耗时25小时,流程数据比2020年多了2万多条,平均耗时下降11小时,流程效益较上年提升30%。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应用环境,构建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对于下一步发展,石泉县教体科技局局长张诗波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郭妍 通讯员 孟少猛 许启军
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