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义务教育并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已成为中国“最昂贵的教育”。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公办幼儿园进不去,民办幼儿园上不起,正成为困扰市民的头等难题。
上周,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教改纲要》)正式公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教改纲要》正式文本学前教育内容修改较大,其中明确提出“加大政府投入”。
入园难究竟难在哪里?加大政府投入是否就能“包医百病”?国家政策甫一出台,业内人士就指出,“加大政府投入”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重视学前教育的创新,才有可能百花齐放,使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破解入园难题。
难在哪里
难点一人口飙升,幼儿园难应对
“上世纪90年代大量人口进入城镇,现在这些年轻人已经到了生育期,比上一代更重视对子女的学前教育。”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央教科所幼教研究室副研究员王化敏说,由于“金猪宝宝”扎堆,今年大中城市的“入园难”尤为突出。
按照《中国统计摘要(2007)》,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63.78%下降到2007年的55.06%,反之,城镇人口增长到现在的44.94%。但另一组数据显示,城市幼儿园的数量由2000年的3.7万个,下降到2007年的3.3万个。
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了解到,广州市目前在教育部门备案的幼儿园有1493所,在园人数达到31.2496万人,其中广州市户籍的幼儿入园率是111.18%。有专家预测,外来工子女数量庞大,“生得特别多”的金猪宝宝们将面临入园难的问题。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幼教科科长谢宜表示,广州幼儿园存在结构性问题,即“两头大,中间小”,贵族化的幼儿园多,低档次的基本看护型幼儿园也多,而符合城市中等收入家庭需求的“价格适度、质量又好”的幼儿园数量比较少。
难点二投入不足,压力转嫁家长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
老百姓都想读“价格公道,质量有保证”的公办幼儿园,但是各地的公办幼儿园少之又少。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主任李伟成以广州为例介绍,广州有1500多所幼儿园,不足5%是公办的。政府在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入园难”的主要原因。
“民办幼儿园多了,政府在幼儿园收费上就很难进行有效调控。”李伟成说,“目前民办幼儿园收费采取的是申报制,它们的价格不需要政府批准,申报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羊群效应’,从而出现了当前幼儿园价格飞涨的情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社会力量办园难免牵扯到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将压力和负担转嫁到家长身上,目前民办幼儿园收费居高不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之中,学前教育经费仅占1.2%至1.3%,十年来徘徊不前,且主要用于少数城市的公办幼儿园。
“公办的靠收赞助费,民办的靠收学费,昂贵的入园成本加大了入园难度。”一位在幼教系统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阿姨说,学前教育收费太高问题是政府保障不到位、缺乏公共财政支持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造成的。
寻解之道
出路一政府一视同仁补助费用
记者在早前采访了解到,相对《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民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加大公办学前机构建设,明确政府主导的具体内容,将学前教育投入作为每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计划的一部分。
果然,在上周末正式公布的《教改纲要》中,就把“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改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变化的核心思想是强化政府责任。”《教改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教改纲要》还强调,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提出,无疑积极回应了社会的呼声。‘政府加大投入’的大政策提出是解决入园难的一个良好开端。”广州市星河湾灵格风幼儿园园长关萍说,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目前的办学都存在“捉襟见肘”的难题。
“国家应该一视同仁地补助适当的费用,按照生均经费的方式来补助。”关萍说。
李伟成也表示,政府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仅要从财政上,还要从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张,要有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来影响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大局。
出路二鼓励多种办学形式并举
“加大政府投入,普及学前教育是美好憧憬,但并非易事。”李伟成说,“幼儿园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成的,要突破学前教育的瓶颈,需要教育形式的创新。”
据了解,“入园”之所以成为难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都把孩子入园的希望寄托在规模办学,要么公办、要么特色教育明显的幼儿园上,入园难,挑园更难。
“在国外,学前教育从来不是规模办学的幼儿园一统天下,而是呈多样化和灵活化,类似游戏小组、家庭日托等教育方式非常普遍。”关萍说,“我们可以考虑鼓励多种形式学前教育并举,广东也完全可以试点实施。”
专家的设想实际上已经在民间有了“落地”。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自教族”的家长群落在网上渐渐兴起,家长们自己制定详细的计划教导孩子成长。而数以千计的打工子弟幼儿园或被称为“山寨幼儿园”的,它们大多也是属于家庭式、楼宇式举办的幼教机构。
“家庭举办的幼教机构作为微型版的幼儿园,只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帮扶,它绝对不失为解决入园难的又一良途。”
而事实上,刚刚出台的《教改纲要》与早前征求意见稿明显不同的地方也体现出这样的思考。
或许,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不远。
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