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史上最严“减负”能否为孩子松绑?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4-12

 “减负”新政

  戴着镣铐跳舞?

  事实上,“减负”早已不是新话题。李银军记得,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人提出为学生减负了。这么多年为何“负担”减不下来,甚至在有的地方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李银军说“背后的原因很复杂,非常难做。”

  他分析称,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从小就为孩子“加压”,“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希望孩子能够上大学、上好的大学,而高考需要拿成绩来‘说话’,只有学业成绩好了,孩子似乎才更具有竞争力。此外,国人的价值取向还是唯有读书高,如果你是好的大学毕业,在职场竞争中优势才会更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学校、社会无形中都为学生增加了很多的负担。

  在李银军看来,减负是个综合工程,关系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如果整体的评价体系,价值取向不变,即使学校内部作出改变,多少也有点“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不可能真正、彻底地减掉学生的负担。他还提醒家长,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度,不要“漫天的麻雀都想要抓到,因为对个每个孩子来说都只有24小时,他们成长发育休息的时间必须得到要保障。”

  而在另一位深圳教育界资深人士看来,如今学生压力过大,与深圳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激烈竞争有关。因此,该人士开出的减少学生负担的“药方”是:深圳出台政策规定小升初严格按照地段招生,不允许任何初中以任何名义进行选拔招生。此外,将高中全部收归市里统一管理,把所有高中的学位按人数比例分配给各个初中。“这样家长就不会乱择校了,大家也没有必要挤破脑袋往某个初中去挤。对于高中也不一定是坏事,美国很多名校在世界各地招生,为什么会兼顾地域,就是他们相信每个地域都有优秀的人才,不同的文化的人放在一起,出现的正面效应是人们想象不到的。如果能做到这点,我想不光是减负,很多问题至少解决起来容易多了。”

  该人士还认为,如今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名进行课外补习,并非理性选择,而是盲目追随,“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公办学校从硬件设施到老师配备等方面都差不多,家长没必要择校,家长择校更多的是盲从或者虚荣心作祟。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可怕的是让孩子从小厌学。”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