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吃力,不少高校开始动起了脑筋。在杭的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高校纷纷推出一个办法:学生找工作,老师来帮着吆喝。一段时间下来,比学生“单打独斗”更有效果。
有老师推荐,企业优先录用
目前,用人单位多通过现场招聘方式招人,了解毕业生大都通过简历或短时间面试。很多用人单位反映,这类渠道很难完全体现学生真实情况。上海某公司人事部的相伟就感慨:“老师推荐的学生我们一般优先选用。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特别是毕业指导老师,对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适合怎样的工作了解得很清楚。”
从前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师傅不仅把徒弟领进门,还要把徒弟好好送出门。有老师推荐就业当然好,不过推荐谁?怎么推荐?还是很有讲究。
浙工大之江学院的指导教师吴剑告诉记者,老师们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把最符合岗位需要的学生推荐出去,“先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和岗位,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就积极推荐,成绩差一点的就不推荐。关键看什么岗位和学生个性,是不是达到人职最佳匹配”。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试行推荐就业,就业率一下创下了95%的新高。
跑企业荐学生,了解就业行情
中国计量学院的老师,为了当好“学生推销员”,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和专业教师都动了起来,利用学术会议、科研合作、参观访问等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宣传学校、专业等。这样一来,老师们也尝到了“甜头”。
学校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负责人赵吉祥深有体会,他在跑企业推荐学生时,还能了解到人才培养的“行情”,一旦发现教学和社会需要有差距,就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再根据市场反馈,有目标地增加实践动手课,让就业和教学互动。之江学院院长计建炳这样理解:“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指导老师参与学生就业,可以提高就业效率,老师也通过推荐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从而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改进培养方案,培养出更贴近市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