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
《京华时报》报道,2月6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耐人寻味的是,随后媒体舆论反馈回来的大量“意见”,均高度集中于“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这个问题,而其他19个同样被列为“重大”的教改问题,几乎都遭遇冷场、被不约而同地搁置一旁。
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媒体引导的有失偏颇、舆论固有的“赶热闹”特性当然都不无责任,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征求意见者在征求意见的内容、议题设置上存在重大缺陷,亦即在“教育改革应如何征求意见”的问题本身上,出了问题。比如上述既有的20个话题,虽然看似重大,但相对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方向及其所应秉持的基本原则、所必须彻底梳理确立的基本关系而言,实际上都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更为根本的、源头性的问题没有被首先征求意见并得到澄清、解答之前,教育部目前所开列的“20个重大问题”事实上很难得到确切有效的回答。
还以“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这一问题为例。如果教改的根本目标、方向、原则——如彻底破除应试教育机制,厘清教育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政学关系,确保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都还朦胧不清、悬而未决,那么,“高中文理分科”取不取消,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取消,不会让学生变得更有素质;不取消,也不会有益于学生负担的减轻。“20个重大问题”中的其他许多问题,如“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其实大都如此。只要应试教育不彻底破除、政学关系不根本理顺,在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学绩政绩化、学校衙门化、校长官员化、教育集权化“定势”之下,学生负担的减轻、创新人才的培养、考试招生的改革、办学自主权的落实等,就不可能具备付诸实践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气候。
此前,在医改方案征求意见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负担明显减轻”被确立为基本的改革目标、方向和原则。现在,教育改革也要征求意见了,相比微观具体的“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将教改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方向、原则究竟是什么——拿出来一一通过“征求意见”的方式讨论清楚、找出答案。在此基础上,诸如“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之类的具体问题,无疑才会有根本上的价值归宿、落点以及操作、实施上的主心骨和依据。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