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谈如何防范古诗中的错别字
来源: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9-17

       古诗,是我国的文学精品,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之一。许多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于古诗的熏陶。无可非议,早期启蒙是件大好事。不过,他们在字形方面的积累明显落后于字音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古诗中较多的同音字,难怪他们会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把“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成“送孟浩然至广陵”。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是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绷紧的一根弦,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也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让孩子们轻松学好正确规范的汉字。

        一、加深对同音字的理解与区别

        如“云深不知处”与“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诗句中的“深”与“生”字,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查字典,借助字典来辨析。如“深”就是浓厚的意思,表示距离大,很密很厚;而“生”则是生成、产生的意思。

        其次,从诗意来辨析。“云深不知处”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文,诗的大意是:“我”在松树下碰见“隐士”的徒弟,问他师父到哪里去了。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大山中,可是山这么高,云又这么浓,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很显然,这里的“深”就是浓厚的意思,表示距离大,很密很厚。而“白云生处有人家”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一文,这是一首描写深秋美景的好诗,诗句中的“生”则是生成、产生的意思,指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在文中,作者用“生”字点出白云的源头。那么,白云的源头还有人家,就自然形象地刻画出山高云厚居家多的美景了。

        再次,可从读音辨析。虽然“深”、“生”都是翘舌音,而且声调相同,但是“深”发前鼻音,而“生”是发后鼻音的。

        二、在情景教学中消除错别字

        情景教学能帮助孩子拓宽视野,领会诗文的大意。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辨析那些容易混淆的错别字。如,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句中的“之”字,学生也会错写成“至”字。通过查字典知道“之”有“往、到”的含义,而“至”即“到”的意思。

        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作者所处的情景。当孩子们看到诗人李白去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行的情景时,不仅会油然联想起他们之间的友情、亲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帮助学生思维中建立孟浩然刚出发,刚从黄鹤楼离去的意识形象。既然孟浩然刚出发,就该是“往”(去)广陵的意思,不应该是“到”(到达)的意思了。因此,孩子们自然会觉得应该用“之”比较合适。使他们的认知与作者的原意一致。

        三、培养学生自觉改正错别字的能力

        错别字是孩子们在无意中产生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可以叫孩子们自觉摘录各自的错别字,并及时更正。还可以叫孩子们用这些错别字分别组词,尤其用它们的反义词组词。对于那些典型的常见的错别字,可以上墙报,上学习园地,还可以设计适当的课堂作业,加深学生的记忆。

        为了培养孩子们防范错别字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开展适当的比赛。比如,平时可以比比作业本上谁的错别字少,甚至没有,或者举行书面问卷改正错别字比赛等。还可以开设“错别字医院”、“错别字急诊室”、“错别字住院部”、“错别字落网记”、“错别字拘留所”等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兴趣活动。只要我们全身心地关注他们,注重查漏补缺,那么,孩子们一定会自觉系下那个他们并不喜欢挂着的铃铛。(草塔镇南山小学 王水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