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访“酷学酷玩”营长Peter
来源:千龙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02


 20100802145915.jpg


  新东方优能“酷学酷玩”夏令营营长Peter

  

  近日来,一组学生和老师的“睡衣照”走红网络,引起广泛热议。据悉,这是新东方优能“酷学酷玩”夏令营组织的“睡衣日”主题活动。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新东方优能“酷学酷玩”项目负责人、营长Peter。

  记者:Peter营长,您好!这次睡衣主题日活动非常吸引人,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办这样一个活动的?

  Peter:其实这个创意来自于我在国外留学时的灵感,在国外有很多类似的活动,而在国内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世界卫生组织对身心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我希望在“睡衣日”上,老师通过穿睡衣上课的方式能让营员具有身心健康的理念和行动,这种时尚新颖的方式也确实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名校

  睡衣日师生集体照

  记者:除了睡衣日,“酷学酷玩”夏令营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活动?

  Peter:这个特色活动很多,以我们的听力口语集训营来说吧,除了睡衣日外,还有交换日、Cosplay日、环保日、感恩日等等,让营员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变的不再那么枯燥,同时还加强了老师与营员的进一步交流,也让营员尽可能多地学到各种有益于他们的知识。除了听口营,“酷学酷玩”夏令营还包括游学营、英语篮球夏令营、英语博物馆探索夏令营、数学题分特训营、北京精华三日游、词汇魔鬼训练营、英汉双语口才营等各种各样的训练营,都会有它们自己的特色活动。名校

  记者:新东方优能的“酷学酷玩”夏令营和其他夏令营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Peter:首先是创意,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已有活动进行翻新,更大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质量,新东方的品牌有口皆碑,我们对教师的培训体系已经成型,在行业内属于领军者,而大部分的夏令营只是纯粹的玩乐,“酷学酷玩”夏令营以课程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是一种突破。最后是管理,我们可以组织1500人的结营晚会,采用“班主任——教师——助教”三级管理体制,从而保障了夏令营的质量。名校

  记者:新东方优能提倡酷玩是为了酷学,酷学是为了优能成长,您是怎样给成长及成功下定义的?

  Peter:在我看来,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活的开心就是成功,成功不是拿上了哪个名牌大学来衡量的,而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关于素质教育,我看过最好的翻译就是“性格、人格的培养”。但是,当今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下性格是扭曲的,他们不快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酷学酷玩”夏令营中我们教会孩子如何去选择,通过营花营草评选,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把孩子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两者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话,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记者:优能“酷学酷玩”集训营毕竟是个短期的培训,而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您是如何让优能的思想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的?名校

  Peter:两个字“改变”。九天真的是可以改变很多的,这包括观念的改变,思维模式的改变,做事方法的改变。一方面,“酷学酷玩”夏令营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成长和生活精彩的重要。另一方面,开拓了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关注,从而帮助他们培养一个健全的性格。能学多少,问题在于你想学多少,在于心态上

  要不要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酷学酷玩”夏令营正是通过九天的营内生活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名校

  记者:最近,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到国外读书,形成了“幼儿留学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Peter:我的第一反应是,千万不能盲目跟风。首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出国。其次,判断孩子是否具备出国的能力、是否做好了出国的准备。单纯的外语准备是不够的,心理、文化、情商、自立、社交等多个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孩子出国后能够健康成长,而这也正是优能“酷学酷玩”夏令营所倡导和实践的。在夏令营期间,可以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记者:如今社会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失望情绪普遍存在,出现了百万考生弃学留学,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大学教育的?

  Peter:鄙视中国高等教育是没有用的,存在即是合理。你要不改变自己,要不凭自己的能力做出改变。对中国高等教育失望主要源于就业压力大、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低。其实,归根结底是由于初高中阶段教育体制的缺陷,没有教会孩子思考、没有教会孩子怎样

  去做选择。它教给孩子的不是你想的是什么,而是对与错,“酷学酷玩”夏令营中则教给孩子你想要的什么,尊重他们自己的思考。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不管是出国还是在国内上大学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生为Peter画的漫画)

  记者:听说学生都喜欢叫您PP哥哥,您认为是那些个人魅力使你拥有了这么多的fans?

  Peter:呵呵,在国外朋友们都习惯叫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后来逐渐就有了很多的昵称,例如P哥、 p帅、PPGG。人格魅力谈不上,我只是做事情特别的专注,真心的对学生,真心的为他们好,所以他们都能感受的到。再就是容易影响人,跟我聊天很容易产生共鸣。平时跟学生关系特别好,他们给我编过歌,画过头像,还写过“p帅日志”。每当提起这些就特别的自豪。

  采访Peter老师的过程十分愉快,新东方老师独特的魅力和激情在他身上体现得一览无余。采访当天,正赶上结营日,学员们大多不舍得离去,相互合影留念,甚至出现了哭着告别的场景。或许,9天的夏令营生活带给这些孩子的启迪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