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长兴中学“阳光心理社”推动“以生导生”
来源: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0-28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育健康人格,是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学校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日前,记者走进因德育导师制而闻名的全国文明单位长兴中学,扑面的是浓浓的书香。“感恩,一个很难诠释的字眼,而那群热情似火,用快乐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的可爱义工们,为我们演绎和阐释了什么叫感恩……”这是长兴中学“阳光心理社”一次感恩活动后高一(8)班同学周金颖的感想。

         长兴中学是国内最早推行德育导师制的学校。为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学校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原有“以师导生”的基础上,又结合学生业余党校等平台,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据该校办公室主任吴涛介绍,前年该校又新创“以生导生”方式,成立了“阳光心理社”,成员均为高一、高二学生,以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同学之间更容易了解和沟通,有了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

        为了深入挖掘德育资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长兴中学逐步培养了这支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一定帮助作用的“小导师”似的学生队伍,充实德育力量,扩充德育空间,从而推动德育导师制的可持续发展。为便于区别,学校给这种新的育人途径取了个形象的说法“以生导生”。事实证明,“以生导生”的育人途径不仅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架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老师能更全面地发现并处理学生中的典型心理问题并预警危机事件。

        该校政教处主任王学伟介绍说:“我们尝试着通过侧面的关心来影响学生,即让学生引导学生,比如将一个学生近一段时间表现的好坏情况告知给他要好的同学,通过他的同学侧面反映给他本人,以此达到引导教育中的作用。这种侧面引导又可分为个体引导与群体引导两个点,学校的阳光心理社就是群体引导的载体。”

        据了解,阳光心理社团自2009年成立至今,现有60多名成员。这个心理社团的“互助式小导师”利用活动、海报、广播、网站及自办社刊等媒介,并结合同学的特点,运用自己的人格特质及心理学知识来辅导并激励同学。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促进了同学们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了减轻高三生容易出现的焦虑情绪,他们特别制作了“我们一起高考”励志视频,这极大地激励了即将步入考场的同学。

         此外,阳光心理社所策划实施的活动不少成为学校的经典案例,其中校园心理剧《最美的太阳》还获得2010年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一等奖,“阳光心理社”作为德育案例获得2010年度县十佳德育创新案例奖。
 
 
 
(本文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路 平 实习生 鲍芳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