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丁云:让童诗为孩子插上一双诗意的翅膀
来源:中国妇女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1-03
近日,《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和教学》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发行,该书的作者正是扬州邗江实验小学丁云老师。“让诗意浸润童年,给孩子一双诗意的翅膀”这是丁云老师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教孩子学诗的初衷。
一个选择 与童诗相伴
丁云老师是一个“诗人老师”,她不但是江苏省作协会员、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还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众多的身份让在她从事儿童阅读研究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丁云老师告诉记者,她一开始是写成人诗的,写写停停,一写也写了好几年。去年九月,她开始接触童诗、写作童诗、教学童诗。这一年多里,诗歌好像已经融进了她的生命。在童诗里,她似乎找到了自己。她说,“如果说是我选择了童诗,还不如说是童诗选择了我。她让我有一种归属感、幸福感,让我的人生道路多一份思考,多一份依托,更多一份希望。”
一个希望 给孩子一双诗意的翅膀
丁云老师不但为孩子们写童诗,还将童诗带进课堂,教学生学写诗。丁云老师说,童诗首先属于儿童,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目光越过尘嚣,越过世俗,把目光投入更深远的地方。这便是我教孩子学诗的初衷。”
在写作童诗、教学童诗的同时,丁云老师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她指导下的蒲公英诗社成员喻岱晖、王开妍、李超等11名小诗人喜获中国童诗“崇文奖”优秀奖,获奖作品收入公开出版的诗集《春天的歌喉》。丁云老师喜摘首届中国童诗“崇文奖”的唯一大奖。同时,她还著有个人儿童诗集《秋天在田野间散步》、编著《中国小学生诗作选读》、论著《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等。
一个习惯 要家长多多引导
现在不少学校都开展了“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那么孩子还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吗?丁云老师说,每一个种子的发芽需要泥土、雨水和阳光。一个孩子的语言成长、心性成长都需要一个温润的语言环境、纯净的语言空间。如果仅仅是薄薄的几本教科书是不能给予孩子全部的营养。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图画书、童话、诗歌、散文、小说。在《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里,他们看到了童年的欢笑,和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共振;在《夏洛的网》里他们懂得了友谊,在《窗边的小豆豆》里,他们学会了尊重,在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学会了爱……就这样,在一本本的书里、在一个个的故事里孩子们的想象在奔驰、智慧在升华、性情得以滋养。
有的家长有这样的困惑,每次去书店都给孩子买书,可书买回来孩子却很少去阅读,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呢?丁云老师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建议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兴趣,对书本开始亲近。家长一定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首先给孩子一个书房,一盏台灯,桌上不要有其他东西,让孩子静下心来倾听、思考。图画书也是低年级孩子的重要阅读内容,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阅读,家长可以适度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最好每天的故事时间是固定的,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习惯,觉得阅读可以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童诗和所有儿童文学一样,有着独特的文学特质,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成长、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着其他文学形式不能复制的功能。而童诗以其精巧的结构、睿智的语言,一下子就能贴近孩子的生活、直击孩子们的心灵。丁云老师建议年轻的家长,让学龄前儿童多听、多朗诵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儿歌,引导低年级儿童读一些有情节的儿童诗,指导高年级少年儿童学会欣赏抒情诗,让孩子在诗意浸润的童年快乐成长。
一个选择 与童诗相伴
丁云老师是一个“诗人老师”,她不但是江苏省作协会员、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还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众多的身份让在她从事儿童阅读研究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丁云老师告诉记者,她一开始是写成人诗的,写写停停,一写也写了好几年。去年九月,她开始接触童诗、写作童诗、教学童诗。这一年多里,诗歌好像已经融进了她的生命。在童诗里,她似乎找到了自己。她说,“如果说是我选择了童诗,还不如说是童诗选择了我。她让我有一种归属感、幸福感,让我的人生道路多一份思考,多一份依托,更多一份希望。”
一个希望 给孩子一双诗意的翅膀
丁云老师不但为孩子们写童诗,还将童诗带进课堂,教学生学写诗。丁云老师说,童诗首先属于儿童,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目光越过尘嚣,越过世俗,把目光投入更深远的地方。这便是我教孩子学诗的初衷。”
在写作童诗、教学童诗的同时,丁云老师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她指导下的蒲公英诗社成员喻岱晖、王开妍、李超等11名小诗人喜获中国童诗“崇文奖”优秀奖,获奖作品收入公开出版的诗集《春天的歌喉》。丁云老师喜摘首届中国童诗“崇文奖”的唯一大奖。同时,她还著有个人儿童诗集《秋天在田野间散步》、编著《中国小学生诗作选读》、论著《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等。
一个习惯 要家长多多引导
现在不少学校都开展了“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那么孩子还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吗?丁云老师说,每一个种子的发芽需要泥土、雨水和阳光。一个孩子的语言成长、心性成长都需要一个温润的语言环境、纯净的语言空间。如果仅仅是薄薄的几本教科书是不能给予孩子全部的营养。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图画书、童话、诗歌、散文、小说。在《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里,他们看到了童年的欢笑,和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共振;在《夏洛的网》里他们懂得了友谊,在《窗边的小豆豆》里,他们学会了尊重,在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学会了爱……就这样,在一本本的书里、在一个个的故事里孩子们的想象在奔驰、智慧在升华、性情得以滋养。
有的家长有这样的困惑,每次去书店都给孩子买书,可书买回来孩子却很少去阅读,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呢?丁云老师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建议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兴趣,对书本开始亲近。家长一定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首先给孩子一个书房,一盏台灯,桌上不要有其他东西,让孩子静下心来倾听、思考。图画书也是低年级孩子的重要阅读内容,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阅读,家长可以适度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最好每天的故事时间是固定的,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习惯,觉得阅读可以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童诗和所有儿童文学一样,有着独特的文学特质,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成长、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着其他文学形式不能复制的功能。而童诗以其精巧的结构、睿智的语言,一下子就能贴近孩子的生活、直击孩子们的心灵。丁云老师建议年轻的家长,让学龄前儿童多听、多朗诵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儿歌,引导低年级儿童读一些有情节的儿童诗,指导高年级少年儿童学会欣赏抒情诗,让孩子在诗意浸润的童年快乐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