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们招生工作本打算按部就班,可生源的第一桶"金子"已经被挖走了。”说起小升初招生,南京一位初中校长感到很无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不少学校宣称小升初具体政策还在研究,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招生工作已经悄然进行。为了能够争取生源,一些学校开始从小学班主任身上进行“情感投资”,要么请吃饭,要么送点小礼品,希望小学班主任也能在生源输出方面有所贡献。
有初中年底前就“掐尖”
今年刚开学,已经有少数初中公布了学校的招生信息,也引得众多小六家长四处奔波。“我把孩子从四年级开始的各种材料都搜集起来,做了厚厚一本材料。我希望孩子能够到名校去读初中,所以我每天都在打听南外、树人这些学校的招生信息,只要有可能,我们都会尽全力去争取。”孩子在鼓楼区一所知名小学上六年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不过记者了解到,早在过年前,就有一些学校以冬令营等各种形式“掐尖”。“我家孩子已经参加过一所知名中学的选拔了。”孩子在夫子庙小学上六年级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我家儿子已经有了既定目标,但是多一个保底学校总是好的,而且对孩子来说也多了一次考验。”
小六班主任成了香饽饽
“孩子到六年级了,班主任老师更加重要,来一个"良"我们都吃不消。”孩子面临小升初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够让孩子的材料尽可能地好看一点,从一进入六年级开始就和班主任老师进入了“蜜月期”。“小升初最基本的就是素质报告书,如果能够拿到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这样的荣誉称号,在选学校时机会就多了很多。”
“要招到好学生,小学班主任还是要拉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校长告诉记者,从过年前开始,已经有不少学校在“慰问”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记者了解到,个别初中还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比如小学老师留一个学生能够拿多少奖金。
提前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确实存在着初中校到小学校锁定生源的情况,不过给小学老师奖励也只是个别现象。”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因为在小升初问题上,首先主要是按学区升学,其次对有择校需求的学生来说,家长最具选择权,很多家长也都有自己的目标,也不太会因为小学老师的一句话就改变选择。
南京一些中学校长对“小升初”如此激烈的招生态势表示“很无奈”。“每年我们都要等主管部门开完招生会才招生,但每年都不得不提前。”一所公办学校校长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这样提前招生是很不负责任的。”一位教育界相关人士表示,这样的竞争方式实际上侵害了家长和孩子的权益。“义务教育不允许考试选拔,于是各个学校自己制定选拔标准。由于校际标准存在差异,很多家长也担心给孩子只报一所学校保险系数不够,所以这段时间只能尽可能地四处去"投其所好"。”(王 璟)
作者:王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