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22日,西宁市第十三中学初二(5)班教室里,一堂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生本教育课正在进行。学生们每四人一组,正在讨论《与朱元思书》第二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辑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名校
祁霞同学和其他小组成员正在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当全部翻译完后,他们对“夹岸”一词还没有理解。祁霞告诉记者:“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先自己学习、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其他小组能理解的同学回答,如果都不理解,再由老师来回答。”果然,当他们提出这个疑问时,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当场回答说“夹岸”和《桃花源记》里的“夹岸”一样,是两岸的意思。名校
在同学们讨论的空隙,语文老师王焕青对记者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的编组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每个组至少要有一名语文、数学、英语学习突出的学生任组长,兼顾性格内、外向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快下课了,老师要求学生们再次分组讨论,课文中最优美的句子。两分钟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读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名校
当王老师说大家的读书声也是“嘤嘤成韵”后,师生一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不知不觉间,一堂课结束了。
校长杨迎春表示,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的重点和难点,自己出考题。去年,学生们出的有些题与西宁市教育局出的期末考试题出奇地吻合,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到生本教育的效果。目前,学生整体的精神面貌特别好,每个孩子身上都透露出应有的青春和活力。
据了解,自2009年下半学期起,西宁市第十三中学成为西北地区首家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西宁市有21所学校先后实行生本教育。西宁市第十三中学的老师还到广东、山东、甘肃等省的学校讲课,做生本教学示范,西宁市部分学校的老师先后到十三中听课取经,听课人数达两千人。(作者:陈俊)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