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云南农村艺术教育:乡土文化入教材 草根艺术进课堂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4-02

        云南省15个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努力挖掘整理乡土文化,推动草根艺术资源进校园、进课堂,在培养人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在近日举行的全省农村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现场会上,教育部有关领导对云南省的探索给予高度肯定。

        云南省“十一五”期间遴选出石林、沧源、弥渡、腾冲、玉龙等15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的实验县,依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路径。石林彝族自治县通过收集整理“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等民间文化资源,编写出版了乡土艺术教材,并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在上教版1至9年级艺术教材中,每册都插入4张该县的乡土教材活页。弥渡县投入30多万元,编写1至9年级花灯民歌乡土教材,免费发放给45000多名中小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石林彝族自治县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在全县中小学形成“一校一品”的艺术教育特色。县职中开办民族刺绣班,堡子小学用麦秆编制精美的草编作品,长湖镇中心校数百师生表演树叶合奏,圭山中心校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使艺术教育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弥渡县在音乐、舞蹈、美术课程中渗透花灯歌舞的灵感和元素,推进花灯、民歌进校园,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花灯歌舞的基本特点和技巧,感受花灯民歌的韵味。

        沧源佤族自治县深入基层收集整理佤文化艺术资源,开展学校音乐、美术课程改革试验研究,编创了佤族韵律操《敲起小木鼓》等,在全县中小学推广。腾冲县将丰富的皮影、洞经、花灯、油纸伞、玉雕等本土技艺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创建了纳西娃娃艺术团、黎明锅庄舞基地、塔城勒巴舞基地等,通过聘请民间艺人执教,让学生基本掌握四弦琴、葫芦笙等器乐的演奏技巧。艺术教育基地多次组队参加国内外合唱等艺术展演屡获殊荣,并培养出一批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完)(记者 罗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