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名师辅导:从自己的错误中进步是最有效的
来源:郑州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5-20

  准备好错题本事半功倍


  邓全红老师和薛国和老师同时提到了“错题本”。他们认为,错题重做,从自己的错误中进步是最有效的,考生可以合理利用易错题来提分。

  考生可以把前期做过的各种生物试卷、练习中的错题,进行剪辑归类。从错题中发现知识的漏洞,针对性地复习,领悟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梳理错题时,要分清是术语规范问题,还是理解偏差问题,还是记忆错误问题。”薛国和老师说,同时,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锤炼问题回答的语言的准确性。

  似曾相识的题目,我做错了

  别让熟能生巧变成熟却成拙

  讲述人:河南师范大学2009级李杰

  熟练中暗藏危机

  卷子上的类似题层出不穷,甚至是同样的题连连出击,就这样,我们对这一类题熟练掌握并形成了惯性思维。不过,这种思维很难经得住试题灵活变动的考验。

  记得高考时,数学卷上一道眼熟的题让我欣喜,结果我错了,与送分题失之交臂是让人痛心的事情,尤其在高考考场上。很类似却不一样,问题就出在这儿,“熟能生巧”在一些情况下演变成“熟却成拙”,高考考官就是如此精明,善于制造眼熟的感觉,让你吃着蜜糖掉进了陷阱。

  其实,很多人平常做题也有过同样遭遇。要耐心而又细心地对待这种熟练,不可拿熟练与细心抗衡,“细节决定成败”这句俗话永远都不过时。

  不比高层建筑比地基


  所有的题,不分难易,都是从基础衍生来的,考验你的基本功是否达到了“出神入化”境界。

  很多学生喜欢做高、精、尖的试题,花了半天功夫甚至更长做出来了一道,得意欢呼一会儿,这样不必要也不值得,高考题中偏、怪、难的题能占多少比例?大学有很多时间供你研究,不要拿宝贵的高三时间来给你的智力做证明。

  当年,我们班有个“神话”女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无人能及,最终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她不爱说话也不很聪明,但她的基础知识很扎实。举个例子,她能把高中所有数学定理、公理一字不错地背下来。知识在于“活用”,没错,在没正确全面理解、熟记之前,何来“活用”?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