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如何写好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来源:诸暨日报·教育专刊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6-21

科学审题 完美表达
如何写好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天马高中 边建松

        【真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针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构建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我一直以为,在全国的高考作文题目里,浙江高考作文命制是最稳定、最科学、最体贴考生情绪和最能够展示考生写作水平的。浙江作文从来不在命制形式上大作秀、“大创新”,而是非常朴实地、多年连续采用了“材料+要求”的形式。这样的命制形式不是死板,而是稳定,让考生能够将时间放在对材料文本和要求的思考上,真正落实“审题”的考点。很多老师和考生如果只注意到要求或者题目“我的时间”,而不注意材料里的阐述,那就失去了“审题”最基本的环节,会产生偏题、离题、跑题的现象。

        审题要注意分析材料,材料有两段。第一段列举了很多成功的名人,各行各业都有,但成功之路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这一段有两个信息点:“成功很难复制”和“时间变化,成功之路也在变化”。第二段也有两个信息点,一是讲“人生的真谛,不是复制他人,而是认识自己”,怎么认识自己呢?就是第二个信息点,要“在合适的时间做该做的事”。

        所以,如果不注意材料,只注意“我的时间”,我们审题时,会出现“泛化”现象,出现“利用好我的时间”“我的时间我做主”等立意和构思。而如果我们阅读材料,可以将“我的时间”和上面的四点信息联系起来。可以将要写的文章立足于:1)我的时间里如何实现我的成功;2)我的时间如何做我该做的事;3)我的时间里我到底该做什么事……等等。而这些写作的立足点,就是文章最适合的立意和构思,我们完全可以从材料的文本里获得启发。所以,我才有“最体贴考生”的说法。只要利用好材料,科学审题,作文就可以打开思路。这个作文题目,很难套作、抄袭,从审题角度,可以区分考生的思考水平,应该说今年浙江作文是个不错的好题目。

        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其实一直有这样的导向:重视写作过程中的“写之中”,而不重视“写之前”。写之前就是审题,写之中就是写作的构思范式、语言运用、材料运用等。从最近几年的高分作文来看,获得高分的原因往往在于上面三者。构思不在于新异,而在于稳定;语言运用不在于灵巧,而在于精准;材料运用不在于繁复,而在于真切。对此,我的看法是:要将表达的重点放在“我感受” “我经历” “我思考”上,要突出“我”,也就是个性。

        从历年高分作文来看,浙江省作文重视写作的内涵,重视思辨性与文学性。我一直认为作文应该重视“写之中”即重视“表达”的优化。而“我的时间”因为重视写作者自身,优秀的写作者将充分展示自身个性化的经历和思考,展示个性化的构思和语言。从时间角度来看,因为要有“我”在其中,“一年四季”将无法立足,“童年、少年、青年”流于俗套,只能将角度定位于“我对时间”的感悟和思考。而作为一个高中生,如果单纯采用叙述形式写作本题,将是一种失策的行为,必须采用利于表达感受和思考的形式,那就是哲学和诗意相结合的表达,要采用抒情和议论、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达。诸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光普照的菩萨”,“时间滚滚消逝,我逐渐成长”等,一篇文章里如果出现这些句子,对作文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我以为,对中学作文教育的启发是:要培养学生两种意识,一是科学审题的意识,二是追求完美表达的意识。而学生如果具备这两种意识,也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次胜利引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