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听话教育”是应试教育的衍生品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邵俊国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20

20120220090228.jpg
黎青 作


  前段时间,学生“戴绿领巾”、“走廊考试”等事件引发市民热议。近日,一网帖又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尚贤乡尚贤中心小学要求学生上交“不听话押金”,如果小孩在校违纪,押金将会被逐一扣罚,直至全部扣完为止。(2月16日《新京报》)

  “不听话押金”,的确是个新鲜事物。对尚不具备经济独立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这笔钱只能靠父母掏腰包。如此一来,在管理“不听话”学生时,既可以将其表现与金钱挂钩,又能以此引起家长注意,进而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实在是一举两得之“妙计”。然而,这一明显带有功利目的做法,使充满温情的教学管理变得缺乏人情味,也使本该培养多样性人才的教育走入了“千人一面”的误区。

  长期以来,“听话”一直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准。但小学生正值天真活泼的年龄,偶尔做些出格之事,或是成绩出现滑坡等情况并不鲜见,这些都将被当做“不听话”而被严加管教。不难看出,所谓的“听话教育”,实际上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衍生品,在这面大旗下,培养出的必然是“千人一面”的学生。

  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育五十个学生。”这段话直陈时弊,引人深思,令人深省。

  当下,类似于收“不听话押金”的不当教育做法可谓比比皆是,“绿领巾”、“走廊考试”等事件,不仅使部分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造成不良影响。要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深挖其根源,消除导致其产生的思想土壤。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不断探索教育改革模式,革除时下诸多教育弊端,使其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尚的师德,创新教学及管理方法、技巧等,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