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今天,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学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今天的教师靠什么吸引学生,这是今天的教师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教师只有吸引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推动学生成长。
教师的师德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民族精神的守护神,教师承担着育人的使命与责任。教师必须成为道德修养较高的社会群体,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和人类的希望。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不求回报的甘于寂寞、格尽职守、甘为人梯,是教师高尚师德的标志性体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明天,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教师要用自己美好的灵魂熏陶学生,健康的人格感染学生。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会有教育的真情,才能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的内涵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教师要避免走向“思想的穷乡僻壤”,还要警惕“语言的穷山恶水”。 教师必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爱上读书,以书为友,终身学习。教师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社会前进的速度,成为一个时代的进步者,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以其丰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打动学生,以其独特的思想、文化的内涵吸引学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的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要成为孩子喜欢的爱、有吸引力的爱。爱应出于真诚,发自内心,才可以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爱需要尊重及宽容,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尊重和宽容可让他们感念于心。爱应该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学生失意的时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足以让他铭记于心。教师要细心去体察,捕捉学生的需要。爱需要技巧,注意方式。好多时候,我们总想当然认为,只要我心里有爱,对方就能感受得到,因此忽视了爱的表达方式。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虽出于好意,却往往叫人受不了。恰当的表达方式,才可能让人产生感谢之心,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爱需要提醒。长期的接受,令学生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不再感动。提醒他们关注周围的爱,特别是来自父母的爱,可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教师的理念教师要有良好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探求新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执行者,而更多的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激励者、帮助者。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鼓励与唤醒鼓励学生的进步,唤醒学生的梦想,是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代替学生成长。教师既是学生的教练,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教师的创造同样一份工作,有的人干起来索然无味,有的人却能有滋有味。究其原因,后者的秘诀就在于常干常新,不断迸发出创造灵感。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推动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肥沃的中小学教育土壤。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带来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 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曾军良) (来源:新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