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老师上课留一手”的漏洞在哪里?
来源:荆楚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3-12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两会上说:“为了补课有市场,有的老师上课留一手,谁来补课给谁讲。有这样一位教师,专业水平并不差,可是上课就是不好好讲,学生向他质疑,他说:我上课给你讲了,你还用去我那里补课吗?直言不讳,如此可耻露骨,不过他确实道出了个别师德败坏教师的心里话。”(3月8日《江南时报》)

  现在一些中小学教师为了多赚钱,使出浑身解数逼孩子参加补课,据报道某地小学老师居然在期末考试时故意改低不参加补课学生的分数。国家明令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但是这种现象却愈演愈烈。

  2008年9月1日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规定:“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否则严处”。各地也都出现了很多延伸办法。最为严厉的当属上海“有偿补课”立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规定:教师不得有偿补课,一旦发现对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把“有偿补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不可谓不严厉。

  五六年的时间,如此严密的制度,还是在“有偿补课”面前束手无策,是制度的慌张更是民众的无奈。我们不能仅仅纠结于“老师上课留一手”,而应该用更大的精力去需找漏洞,堵塞漏洞。看看漏洞在哪里?

  首先,是制度规定的执行缺位。阅看任何地方的“禁止补课”规定,你都不会看出任何瑕疵,“严格”、“严处”、“必须”、“一定”、“绝不”这样的词儿,在三五百字的通知或者规定里会看到几十个。缘何还是出现了“老师上课留一手”现象?这源于执行政策的时候没有做到“严格”、“严处”、“必须”、“一定”、“绝不”,一个都没做到。

  其次,是市场供需的现实之祸。有句广告词是这么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放到“有偿补课”上也很贴切。没有了补课的市场,也就没有了老师的“上课留一手”。这体现在升学考试上,名次评比上,如果一切以成绩说话,这种补课行为就不会绝迹。因为孩子的成绩决定着能不能上名校,能不能少拿择校费。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也就有了家长让8岁的孩子上10多个兴趣班的现实。有了这样的广阔市场,哪个老师会如柳下惠一样“坐怀不乱”。

  其实,我倒不认为“上课留一手”就仅仅是师德败坏的原因,这是有着土壤环境的,一块盐碱地里很难长出明艳的花朵。刹住“上课留一手”就是要把消灭市场和把有偿补课关进制度的笼子,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