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如何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马京生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6-05

  日前,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有必要全面地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我们高校的青年教师生长于新时代,其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综合素质也普遍高于同龄人。加强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教师则是哺育他们成长的园丁,只有具备了一支业务精湛、师德良好的青年教师队伍,学生在校期间才能够接受到健康的心灵启迪。
  至于在教师聘任和晋级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对于师德的评价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其实,品行恶劣和立场不可靠者,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毕竟只是极少数。如今社会上与学校中尚存在一些消极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作为思维活跃群体的青年教师,他们自然会进行抨击,千万不能允许学校的某些领导干部伺机对这些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
  其次,要尽力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待遇,解决其住房困难等实际问题。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高等院校所收取的学费是长期不得上涨地,因此高校便会缺乏大幅度地加薪的资金来源,以至多数青年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科学教研者)的收入偏低,为了保证千家万户的子弟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他们付出了物质上的牺牲。面对着物价、房价的较快上涨,其中一些人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发表一些偏激言论,从而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果组织上能够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力为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会比千言万语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有利于团结广大的青年教师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第三,认真总结以往德育教育之经验教训,通过改革德育教育之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品德良好全面发展的学生。高校已经实行了德育导师制度,学生在取得专业学位的同时还必须取得思想政治课的学位,方可毕业。一些德育博导则通常要由学校的党政领导来担任,而如今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则多属他们所亲授。既然问题出在了青年教师的身上,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以往的德育教育进行反思了。
  有些德育导师在课上对学生宣讲的,虽然全是些正统的理论。但是在私下里却竟然进行着营私舞弊、腐化堕落的活动。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品行如此恶劣的导师,他们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究竟又会产生何等的影响呢?显然,他们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从事德育教育工作了,对于这样的德育导师也应当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令其及时下岗。
  同时可以选拔品德良好的青年骨干教师来担任德育导师;并且还可以聘请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各级团委干部、从事宣传与文化工作的干部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为客座德育导师,以增强德育教育的信服力和感染力,从而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最后,政府和学校应当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多年以来,政府虽然建设了大量的保障房,但是由于所规定条件的限制和监管制度执行不利,一般很难配售(租)到学校教师手中;而一些学校的领导则总是强调并不具备经济实力,无法自行进行建设(当然并未排除大厦、场馆和教学大楼的建设)。我们的青年教师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既需要立业,也需要成家,需要拥有适宜的生活环境。假如不设法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尽力为他们解决住房困难等实际问题,又如何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尽责地进行教学等项工作呢?长此以往,遭受伤害的将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生,而且还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使社会保持长治久安,我们在加强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当着手提高其工薪待遇,并且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今后政府可以在对于高校实行适当的财政倾斜政策的基础上,督促引导学校领导设身处地地关心青年教师的疾苦,为其排忧解难,积极地筹集资金,争取为他们多办一些实事。
  总之,我们只有全面地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切实营造出适宜的社会氛围,方能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