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4日讯(记者 刘北洋 罗鹏)今天,南京市4.59万初三毕业生迎来中考。经过上午、下午三门的考试,为期两天的考试已经过半。下午,记者联系了南京市几位中学老师,倾听他们对语文、物理及化学三门试卷的分析。
语文:平稳、平和、平易、平视
作为南京市语文学科的带头人,南京钟英中学滕之先老师认为,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充分关爱每一位学生,表现出“平稳、平和、平易、平实”的特点。
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都反映语文考试题目不难,甚至还有点“温柔”。对此,滕老师认为,学生的感觉是对的,试卷沿用了多年来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的结构,每一板块的样式也与往年基本相同。所以,整份试卷会给学生一种熟悉感。
此外,这份试卷的选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既富有时代气息,又体现南京元素。如出现在试卷中的“汉字听写大会”和“青奥志愿者”招募活动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而现代文阅读所选散文《雪人》,描写人们创造雪人、破坏雪人的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所引发的关于“美”和“珍惜”的思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滕之先说:“语文考试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关注身边的生活,这样无论试卷出什么样的题目,学生都不会考出差成绩。”
今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题“只是因为”,有三个选项可选,因为那条路、因为那本书、因为那个人。对于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王跃平老师认为,题目本身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在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之外,还给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学生表达的角度、可写的内容、可写的文体都非常的自由,所以说偏题的可能性是不大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没有问题。”
什么样的文章能够出彩?王跃平认为,这主要还是看孩子的语言表达功力,内在的积淀和平时的写作水平,应该说各种各样出彩的文章都会有的。
物理:基础知识铺路学科素养导航
对于物理考试,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学科带头人史献计认为,物理试卷文字简洁流畅,阅读量适中,大多数试题素材直接来自于课本或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试题的情境感觉亲切,增强了学生答题的信心。
史献计认为,试题覆盖了课本85%以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情景设计和设问紧扣课标,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此外,今年的试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重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如第5题结合对生活中一些热现象的解释考查学生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第6题以今年“青奥会”吉祥物“砳砳”的运动图片为素材,考查了学生对力学有关概念的理解。”
化学:答题量减少,突出基础考查
与物理考试一样,今天的化学考试,同样突出了对学生的学科基础考查。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第十二中学副校长怀龙法认为,今年的化学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紧扣初中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整卷以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热点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从题型设置、考查重点、题量等方面来看,今年化学试卷在保持了近年来的学科命题的基础性和连续性的风格上,进一步注意突出基础,如基础选择题所占分值明显增大,阅读量和学生的答题量明显减少。同时,命题素材也大多源于教材,如“空气的成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学生熟知的问题,学生只要重视教材并认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就可取得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