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又哭又闹肚子疼尖子生患上开学恐惧症 咋应对?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9-18
开学恐惧症患者越来越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教授梅其霞介绍:开学恐惧症实际上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原本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由于近几年此类学生较多,才形成了这样一个词。开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为开学时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严重的还有头痛、胃痛、呕吐、拉肚子等躯体不适症状。
这种情绪障碍的表面诱因是“去学校”,但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是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情形;还有可能由于性格缺陷或在学校遭受委屈、羞辱;或是因为环境骤变产生的心理落差造成,比如由于大城市相对于区县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在区县成绩拔尖的学生可能到了主城就有鸡头变成凤尾的心理落差。不过,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是导致开学恐惧症的重要原因。
主动出击逐个击破
重庆市南岸区一所中学初一年级班主任老师杨露介绍:一些孩子会对开学感到焦虑,尤其是小升初、初升高以及转学时,容易对陌生的学习环境、生活产生心理恐惧,害怕不能融入其中。这时老师、父母和孩子三方都需要努力应对。
老师注意到某个学生有这种情况,首先会找孩子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其次,在开学时,一般会用班会的形式让大家自我介绍,以及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融洽关系。
对于刚到新环境学习的孩子,父母要关心孩子在新环境认识哪些朋友、对老师的印象如何、学习上有哪些困难等。在孩子到新环境的前两周,父母要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加强和老师、孩子的沟通,避免孩子独自承受新环境带来的压力。
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心扉面对一个新环境,主动介绍自己,积极交友,当偶尔被同学们拉下的时候主动凑上前去而不是顾影自怜。告诉自己朋友都不是天生就是的,而是从现在开始结识而来。同时,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是个交朋友的好方法。
学生还应该有自己生活学习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到了新的环境、新的学期,要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制订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哪些科目是学习时感到困难的,要重点关注、积极向任课老师求助,以防被课业压力压倒。
还要及时宣泄对新环境不适应带来的消极情绪。比如可以尝试听轻松的音乐、做适当的运动、与同学聊天等。小伙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节假日时,偶尔和同学好友出门走走或到郊外畅游,会对孩子身心有帮助。
最后,除了身边的同学朋友,还可以找学校的心理老师或是班主任和家长倾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教授梅其霞介绍:开学恐惧症实际上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原本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由于近几年此类学生较多,才形成了这样一个词。开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为开学时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严重的还有头痛、胃痛、呕吐、拉肚子等躯体不适症状。
这种情绪障碍的表面诱因是“去学校”,但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是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情形;还有可能由于性格缺陷或在学校遭受委屈、羞辱;或是因为环境骤变产生的心理落差造成,比如由于大城市相对于区县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在区县成绩拔尖的学生可能到了主城就有鸡头变成凤尾的心理落差。不过,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是导致开学恐惧症的重要原因。
主动出击逐个击破
重庆市南岸区一所中学初一年级班主任老师杨露介绍:一些孩子会对开学感到焦虑,尤其是小升初、初升高以及转学时,容易对陌生的学习环境、生活产生心理恐惧,害怕不能融入其中。这时老师、父母和孩子三方都需要努力应对。
老师注意到某个学生有这种情况,首先会找孩子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其次,在开学时,一般会用班会的形式让大家自我介绍,以及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融洽关系。
对于刚到新环境学习的孩子,父母要关心孩子在新环境认识哪些朋友、对老师的印象如何、学习上有哪些困难等。在孩子到新环境的前两周,父母要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加强和老师、孩子的沟通,避免孩子独自承受新环境带来的压力。
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心扉面对一个新环境,主动介绍自己,积极交友,当偶尔被同学们拉下的时候主动凑上前去而不是顾影自怜。告诉自己朋友都不是天生就是的,而是从现在开始结识而来。同时,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是个交朋友的好方法。
学生还应该有自己生活学习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到了新的环境、新的学期,要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制订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哪些科目是学习时感到困难的,要重点关注、积极向任课老师求助,以防被课业压力压倒。
还要及时宣泄对新环境不适应带来的消极情绪。比如可以尝试听轻松的音乐、做适当的运动、与同学聊天等。小伙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节假日时,偶尔和同学好友出门走走或到郊外畅游,会对孩子身心有帮助。
最后,除了身边的同学朋友,还可以找学校的心理老师或是班主任和家长倾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