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别让“同质化”教辅书 扰乱孩子的学习效率
来源:城市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5-08-17

       日前,有媒体曝学生教辅书“同质化”严重,自教材改版以后,许多省份的教辅书却只换了封皮就写上“新题型、新大纲”字样,内容编辑沦为“剪刀加浆糊”,换汤不换药的教辅书常常“掏走”父母腰包里的钱。新的开学季即将来临,书店里再次挤满了前来购买教辅书籍的家长。然而,在种类繁多的教辅书中,存在教辅资料鱼目混珠的现象,让家长们在挑选时犯了难。面对参差不齐的教辅资料,家长该如何选择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呢?

       现象

       家长给孩子

       “成摞”买教辅书

       距离中小学生开学还有一周时间,记者走访长春城区书店时发现,为了迎接开学,家长早早来为孩子购买教辅书。今年才上五年级的刘元,在妈妈的陪同下一口气买了6本辅导书,数学、英语、语文智慧通各一本,还有小学生获奖作文、阅读书等。“就想让孩子能够多练多学一些知识,提高成绩。”刘元的妈妈说,多数家长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为孩子买教辅书,使得教辅书销量一路攀升。

       在书店收银台付款的陈先生,手捧着一大摞小学生教辅书,共花了200多元钱。“有些书都是孩子的老师让买的,我根据这些教辅书的特色给孩子又买了几本。”陈先生说,现在教辅书品种太多,感觉无从下手。

       采访中,记者看到每位家长平均购买三四本教辅书,每本辅导书的销售价格10-30元不等,总花费大概七八十元左右。不少家长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认为买的教辅书越多心里越有底。

       迷惑

       教辅书种类繁多

       家长跟风买书

       买这些教辅书回家,真的能提高成绩吗?多数家长买完书后都后悔了,回到家,看到家中书架摆满了各种辅导书,有点让孩子不知所措。“其实我不太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书,但是去了书店跟着其他家长就买了。”梁女士告诉记者,多数时候她是跟同事一起购买教辅书,看哪一本大家伙儿买的人多就买哪一本,多数时候并不了解哪本书适合孩子,只能通过“人气”来辨别。

       “孩子有时候抱怨教辅书太多看不过来,每天回家学习的时间有限,看着孩子太累我也特别心疼。”梁女士说,现在她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教辅书,其中很多都是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跟风出手买的,有些书都是崭新的,孩子连摸都没摸过。

       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家长所购买的教辅书,很多都是闲置的,不少学生也都表示,每科都有教辅书,每天做完作业之余,再去都看全是完全不可能的,一般主科的教辅书能够看一大半都很不容易,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看教辅书,而且教辅书也有主次,浪费时间的书都不会看。

       采访中,有些学生表示,教辅书和教材内容不符,根本就看不懂,只好放在一旁,结果教辅书是越堆越多。学生调侃道,“书多的都能开书店啦!”

       问题

       教辅书“同质化”内容大同小异

       选择教辅书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儿,孩子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辅书,内容却换汤不换药,家长不禁犯了难。“为了给孩子多重选择,同样的教辅书往往买上好几本。”在新华书店内,市民刘女士正在为孩子挑选教辅书,她茫然地说,“随意翻了几篇作文比较一下,感觉书上的内容大体相同,买一本还怕孩子不够用,但是买两本内容大同小异,必然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

       记者看到,如今教辅书市场门庭若市,商家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包装”教辅书,种类样式越来越多,让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不少教辅书内容出现大部分重复的题,“同质化”的问题很严重,所以,家长们挑选教辅书时感到十分茫然。

       据了解,2011版课程标准出台以来,很多版本的教材在更新,作为教辅书也必须更新,可是多数教辅书只是换了封皮,标明自己是“新教材”,内容则无多大改变。记者随机翻看了两本数学教辅书发现,书中前两章的题型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将题中的数字改一改。此外,记者在翻阅教辅书时发现,有些教辅书印刷效果很粗糙,纸质量不高;有的书图片标识、彩色图片看起来模糊。另外,书中也有文字出现重影现象。

       原因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