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除了补课 孩子们还需要些什么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6-01-20

       随着寒假的到来,本该是孩子们放松游戏、快乐玩耍的时间。然而记者发现,很多孩子假期的课程表排得比上学还满,让孩子没时间玩。同时,各种冬令营的费用高昂,让孩子玩不起。家长普遍呼吁,假期应为孩子提供更多娱乐性、科普性、安全性、艺术性的公益项目,让孩子真正“玩起来”。

       放假了,课程比上学还多

       在长春市桂林路附近,众多民营辅导机构的牌子挂满了各大写字楼,每到寒暑假,这里都变得人满为患。艺术班、课后班、超前班……不一而足。

       五年级的丹丹(化名)是其中一员,她拿出了一份假期课表:9时到10时30分舞蹈,10时30分到12时绘画,16时10分到17时40分英语,18时到19时30分亲子数学。放学回家,把当天的作业写完,第二天继续。

       丹丹的妈妈薛红解释说:“孩子放假,我们却没有假期,又不能把孩子自己放在家里,不上兴趣班还有什么办法呢?”

       在很多双职工家庭中,爷爷、奶奶成了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在师大东电社区,果果的父母外出打工,奶奶王桂芝就把他送到了小区里开办的民营托管班。托管班一天30元,一共有两名教师,负责看护孩子完成寒假作业,辅导不会的题目。

       “这些老师也就是看着孩子写作业,没什么游戏项目,孩子也挺枯燥的,可有什么办法,我们老人看孩子也看不住。”王桂芝说。

       公益项目僧多粥少

       2016年,长春市教育局为了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安全、有意义的寒假,启动了“长春市中小学生寒假乐园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免费特长培训、模拟驾驶、春联大赛、书画摄影展、寒假体育培训等活动。

       长春市少年宫为中小学生提供为期10天的免费特长培训,课程包括硬笔书法、儿童画、声乐、电子琴、古筝、舞蹈、二胡、小主持人、跆拳道、乒乓球等20多个专业。

       王景涛是一名小学教师,他把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送到少年宫学书法。“这样的班确实很好,就是时间太短,一共10天,孩子刚刚培养起兴趣就结束了。如果时间能长一点,哪怕家长多花点钱也行啊。”王景涛说。

       另据了解,长春市体育局自2013年起,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以冬令营、夏令营活动为载体,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免费体育技能培训。然而很多家长表示,面对全市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公益项目还是名额有限。

       一位正在从事假期公益托管项目的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兰廷双表示,他们也曾经考虑过由志愿者来发起公益性质的冬令营,但出于成本、安全、资质等多方面考虑,觉得还是应由政府来推动主导。

       丰富假期生活,

       不能只有绘画、舞蹈、音乐

       “上世纪60年代,我们的寒假怎么过?”从机关退休的张国祥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在那个注重国防教育的年代,孩子们都喜欢搞航模、玩无线电、看航展、到各种工厂里参观,当时科普活动非常丰富。张国祥说,现在的孩子兴趣特长过度集中在艺术领域的拓展,例如美术、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等,而忽视了一些科普项目。

       “要是能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进行参观,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了解流水线、生产线、学习科技知识,举办更多的科技展、历史文化展、国防知识展等展示就更好了。”张国祥说。

       教育专家也表示,很多学校都强化了学生假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在这方面,街道或社区也可以发挥作用,组织学生在社区内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孩子做义工、为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编排表演节目等,从而让孩子的假期更加丰富多彩。

(据新华社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