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机器人”数学成绩败给文科生 或将在今年参加高考
来源:央广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7-03-17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张明浩 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近年来,机器人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对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攻坚也在稳步推进。比如被列入国家“863超脑计划”的“数学智能解题机器人项目”,从2015年立项,到去年5月完成重大技术突破,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
  就在上个月,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三文科班的43名学生迎来了一场“人机大战”,他们的对手就是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研制的“高考机器人”,比赛规则,要求在两小时内完成一套高中数学试卷。最终,43名同学以106:93的成绩,击败了“高考机器人”。研制方如何评价“高考机器人”的失利?类人智能项目在教育领域还将带来哪些应用?
  今年2月底,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仅有的两个文科班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数学考试,与平时不同的是,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参与其中。这个被称作“高考机器人”的家伙,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牵头研制,研制4年多来,这是它第一次与在校学生进行比拼。
  “高考机器人”项目牵头方、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胡郁介绍,高考答题机器人有两个非常大的进展,“围绕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成立四个攻关组,已经进行非常多的基础性技术研发,我们弄清了高考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去做,也制定了测试计划。”
  最终,43名同学以平均分106:93的成绩,击败了“高考机器人”。谈及这次失利,项目开发方、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林辉表示,还没有对“高考机器人”加入应用题内容的训练,它无法理解人类社会中的投资、理财等常识,对于理解题目还存在一定难度。不过通过这次实战,对于深入推进“高考机器人”的研发还是有帮助的,“我们通过一笔一划的判断,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行为,这是世界级难题,光拍摄一张图片是没有办法采集如此细粒度、过程化的数据。”
  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胡郁进一步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收集,系统本身的运算解答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根据计划设想,“高考机器人”将在今年正式参加高考,“高考机器人我们希望它在(今年)能考上大学,更远一点的2020年能考上一本。”
  除了考试机器人之外,胡郁介绍说,类人智能项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包括“考评阅卷”机器人。相对于选择、填空等具有标准答案的评卷而言,批阅作文是最具难度的。科研人员设置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从字迹工整度、词汇丰富性、句子通顺度、篇章文采运用等方面,综合评估一篇作文的质量,“能够看得懂试卷,在教育领域是非常大的突破,首先要把学生写的文字能够识别出来,第二能根据这些文字内容,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能够像人一样感知外面的世界和认识人类知识,后面还能够进行推理学习。”
  可以说,关键技术的突飞猛进,让诞生半个多世纪的人工智能,终于走到了从科技研发到行业应用的临界点。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时下,谁先拥有最核心技术、谁的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更好,谁就拥有了占领未来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先机,“人工智能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来说,未来是最具战略性和全面影响力的产业方向。以我们的判断,今天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学习顶尖专家的知识,达到一流专家水平,从而在一个又一个行业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他会对全社会带来挑战,带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全新拓展的空间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枚宏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讲中则指出,对于“高考机器人”项目的不懈追求,承载着人类对于加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逻辑推理”能力的技术探索。考试,本身不是研发的目的;研发是为了优化人类未来的生活,“我们还有两年,我们能不能达到让一台机器考上一本的目标呢?希望能够达到,当然我也想说考试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完成这样一个系统后,这些技术能够做什么?作文我们能做什么?相信未来可能做财经报道、做体育报道的记者就要失业了,因为这些相对感情色彩不重;我们的问答系统可以做法律、医生的助手,这个系统承载的东西可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看到它对社会经济、个人生活一些变革性力量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