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策略浅议
来源: 作者:孙学才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12-03

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策略浅议
 大庆市第三十七中学副校长   孙学才

         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一贯注重的原则,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更高境界。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今天,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是如何把“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协调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培养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已经为人们所共识。创新人才怎样培养,我想学校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又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在这个主渠道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着眼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能动的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要的是积极性问题,这是人所共知的。只有有了积极性,做事才能有主动性,主动性可以说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条件。目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受应试教育制约,教学中很大成分是在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让学生机械记住,以便去填充各种各样的考卷。教师大多已习惯了这些做法,我教你学,高的分数是我的成绩,也是学生的前途。有多少课堂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里不敢妄下结论。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功。积极性的调动就是如此,有了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性如何产生?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要认识到教育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只有走这条路,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其二要竖立多元的成才观,转变那种只有高分、进了高等学校才算成才的观念。要认识到,只要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便是一个人才。其三要研究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了解了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采取适合他们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的职业,从教的稳定性强,常常是一届一届的轮回。对于已经形成教学模式的老师来说,往往是学生适应他,而不是他去适应学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同历史条件下,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那么,一成不变的方式肯定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育必须适应于学生,这就有了下一方面,其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的重要性这里勿需赘言,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难有其行动的高标准。
        这几方面似乎并没有直接阐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操作规则,但我想,这正如一个外围,外围万紫千红了,何愁中心不春色满园呢!从教育的接受对象看,许多应是从外围逼进核心的。换言之,教师具备了上述四方面,何愁不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呢?你最了解你的学生,你的方法也就最切合实际。
        二、变换一下教育的方式,不妨试一试以鼓励为主。
        多年了,我们教育学生,优中之优也难于听到过多的赞扬和鼓励。因为人们一向认为,好上还需更好、天外还有天,所以学生们得到的常常就是训诫和斥责。成绩差的学生就更难以得到一声表扬了,甚至连劝诫一声“可别骄傲呀”的话都听不到,得到的几乎是批评。
        其实任何学生身上都有他的闪光之处,只是我们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难于使每名学生长处都发扬光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长处,发挥他的个性特长,多说一声:你做得不错!你能行!相信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他会朝着更行的方向努力,正所谓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我们人性之所在,千万不要把它泯灭
        在一份材料中,我看到这样一个事例:在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过一次世界级的田径运动会,这个田径运动会的高潮是万米长跑比赛,当万米长跑到最后一圈,离终点还有六十米的时候,筋疲力尽、几乎一步一个筋斗的第二名比第一名拉下了十六米。在这个时候,他的朋友在田赛场,靠近径赛跑道的边缘,一面助跑一面鼓励说:你一定能破世界纪录!就是在这句话的鼓励下他领先半步到了终点,获得了第一名并破了世界纪录。从这个事例中,假如我们从另一方面想,他的朋友上来一句:你已经不行了,还硬撑着哪份儿。这名运动员拿冠军、破纪律是难以想象的。
      可见鼓励一声,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在这份动力的推使下,奇迹往往就会产生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答对了,充分鼓励;不对了,鼓励其思考,下次再来。以此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望,进而形成智慧的火花。
       三、课堂教学中,在有效的前提下,始终保持活跃、宽松、民主的气氛。
       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不能不说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少的学生把上课当做了一份无奈,给我任务,我学一点,没有布置,没什么可做。至于思考、触类旁通,那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的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机械性,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基本的素质谈不上,创新能力也只能是挂在嘴边了。
       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中的活跃、宽松、民主的气氛,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措施。怎样做到这一点,恐怕关键的还在于教师。首先在备课上,教师必须掌握章节或篇文的实质,通盘考虑设计哪些有层次的问题,运用什么具体事例,把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得明明白白。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象导演一样,每一名学生都是演员。怎样演好这台戏,教师的准备、教师的艺术功底全现其中了。这就是说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什么大胆的想法都可以说,甚至也可鼓励异想天开。任何科学创造不都是来源于大胆想象,什么也不敢想就什么也做不成。
        由此,评价一节课,是老师讲得好,还是学生活动得好,标准取之于哪一者,我想应该是后者,因为再优秀的导演,是让演员去演,演员演得不好,戏便就是砸锅。
       四、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兴奋点始终处于求知之中。
       在平常繁杂的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保持爱心,从日常司空见惯的琐事之中,善于发现新奇。最忌教师以老于事故的姿态、习以为常的心理,去面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青少年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往往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在他们那里也会产生很大的反响,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在报上曾看到这样一个事例,某小学一节《自然》课结束的时候,由于做手工,学生弄得满地纸片。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自己课桌附近的纸片都拾起来,放到垃圾筒。其中有一名小女孩,用塑料直尺在自己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吸地上的纸片。尽管她做得很慢,小女孩仍坚持着一片一片的吸起。老师发现后,当时也没说什么,放学后老师叫住这名小女孩,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很聪明,能够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老师非常欣赏你!就是这么几句话,在这名小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于是她把学过常识方面的课本都找来,凡实验她都做一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来上了中学这名学生的成绩也非常优秀。
       就是这么一个平常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这里我们也做一个假设,假如当时老师对此毫不在意,或是看到别的学生都纷纷拾完,老师一时性急,给那么一句:你玩呢?什么样的结果,大家自有思量。由此可见,教师工作的艺术性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多少人,会产生多少人间奇迹,这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五、强化教学手段,给他们全新的感知,促使他们主动的探索未知世界。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我们面前的世界真可谓日新月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学生理应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目前,许多学校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在多彩多姿、情趣盎然的课堂中,学生翱翔于知识的天空,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炼硬德智的双翅,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可以这样说,当今的课堂教学,仅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走进课堂,是没有可能会引起青少年学生多大兴趣的。因此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哪怕是教师亲自动手一件不起眼的教具展示都会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的内涵。
综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这样去实施,相信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培养出学生创新的能力,更坚信我们的青少年能够托起我们民族繁荣富强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