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来源: 作者:徐凤英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12-0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大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政治教师  徐凤英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振兴民族、实现祖国腾飞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本文力图通过对创新理论的阐释,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 创新能力的含义及内容
        创新能力指提出新想法、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且包括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良好个性的综合。
        二、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1.运用写政治小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展撰写政治小论文活动,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课本知识迁移转化为中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促进了中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康发展。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起点和积累创作素材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客观情况,以及所教知识的基本原理,围绕每次开展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创作中心内容来确定观察的对象和方法。
        例如,环境问题是是关系到地球上每一个国家及每一位公民前途和命运的社会问题。对于它的观察应是灵活多样的。
 其一:实物观察。学生可对当地某些环境被破坏和遭污染的居民区和单位作调查采访。通过对饮用水质量、空气质量、固体废弃物安置、森林植被覆盖率、风沙状况及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生态平衡状况、经济发展等状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后,作出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其二:顺向观察。学生可认直地按照住宅和工业区的建立、发展和将来预测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弄清环境受破坏、遭污染的原因、结果及整个过程。
 其三:对比观察。学生可把工业区和居民区环境受到良好保护的图片、录像片送到环境问题严重的工业区、居民区,让他们自己来对比,找出差距。同时,学生把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呈现给当地的主管领导,以促使他们尽快落实到行动上去。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就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略,摒弃那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创作的《请保护水资源》、《经济和环境同等重要》、《为了人民的将来》等小论文,均获得有关单位的嘉奖。
        2.运用解析试题的方式,培养想象能力。
        在掌握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利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解开疑点,也能使他们主动关心时政热点问题。想象是对事物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的再现。选用典型材料让学生分析理解,能充分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的空间。
 例如,“法轮功”等邪教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它的想象可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其一,空间想象。学生可根据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美国的“人民圣殿教”等具有危害社会、敛取钱财、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秘密结社等特征,把它们定为邪教;而中国的“法轮功”也具有类似的特征,理所当然它也是邪教。
 其二,对比想象,学生可根据“法轮功”宣传迷信,而科学是反对迷信的,理解我们青少年应该崇尚科学,学好科学,决不相信“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可根据“法轮功”不是正常的宗教,而国家只保护正常宗教的活动的对比,理解我们青少年应该尊守法律,学好法律,决不参与“法轮功”组织的活动。
 正是由于我们对学生加强了上述解题方式的训练,在近年的中考中,我校的分析说明题得分优秀率达50%,及格率达95%。
        3.运用演讲比赛的方式,培养操作能力。
 其一,手操作。学生可多方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围绕演讲题目组合论文。
 其二,脑操作。学生可根据题目要求,潜心钻研,反复琢磨,努力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声情并茂,激情高昂,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例如,“崇尚科学,反对深信”、“沙尘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等演讲课题,均获得好评。
 4.运用制作软件的方式,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软件,做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做到动静结合,手脑并用。既学到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技能。
 例如,根据“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等知识点进行的小制作多媒体软件,在市级比赛中都获得奖励。
 5.用关爱和责任心,培养美好情感。
 学生能从教师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对学生无私、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建立起爱国、爱人民、爱事业的美好情感来。
 6.运用典型事例,培养坚强意志和良好性格。
 学生可从古今中外名人成长历程的坎坷曲折,特别是在历经一次次失败后,经过顽强的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事例中,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刚柔并济、游刃有余的性格。
   7.运用以身作则,培养非凡气质。
 学生可以模仿学习教师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不懈地追求的优秀品质中,培养自己潇洒果断、落落大方、豁达大度的不凡气质。
       三、培养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每个学生的智商、上进心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就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智商高、上进心强的学生应该要求高一些,对智商不高、上进心较差的学生则应该要求低一些,使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发挥出来。
        2.求实的原则。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地实施,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急于求成;要实效不要虚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