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魏县实验学校 作者:赵占永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1-19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魏县实验学校  赵占永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育中,而现代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一个小小的临时演员,而是接近于主角的重点配角。它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习惯、质量等。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看到了它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长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例如限制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增加了教师制作课件的压力等。因此,将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已成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
        首先,传统的课堂,在教学上容易产生“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使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对课程越来越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而把把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突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拓宽了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其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是信息内容满堂灌错误。教师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老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教师照课件宣科,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感情疏远,用机器取代教师,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在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坚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现代信息技术只不过是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不应让机器唱主角,不应喧宾夺主,应注意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度和简捷。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不应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这样只是传统课程模式的换汤不换药,达不到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二,是信息技术呈现单一化错误。教师从头到尾都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不敢合理使用传统有效的手段例如直接讲授法,无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展示,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把多媒体变成了“一媒体”。
        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一概否定,应该取长补短有效融合。对学生而言简明易懂的内容,教师采用直接传授效果可能会更好,或者稍加用粉笔临时补充绘画等,都比制作信息技术媒体课件要省时间和精力并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最后,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第一,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讲究策略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1)、在提出问题环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对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能运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带有驱动作用的问题会使一堂课事半功倍。
        (2)、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环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究活动是探究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思想品德的知识是抽象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速、更便捷、更高质量地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同时,在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讲究实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不是做给人家看的,不能满足于公开课上表面的热热闹闹,看起来很“现代”,而是确确实实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原来学生觉得难懂的内容变得相对容易,使师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使学生学得更扎实、灵活和主动。
第二、通过学习与研究,深刻理解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有效性。
        (1)、教师要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个性化、协作式学习是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理念已经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而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开始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的全同提升。
        (2)、通过深入研究努力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不断探索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的有效模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适时有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使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更有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代信息素养。
        因此,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过程而服务的,我们应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融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氛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教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