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师职业精神的真谛
——河北省鹿泉市教育局局长贾建祥谈教师队伍建设
石家庄教师风采大赛“最具亲和力奖”获奖者鹿泉教师王景丽与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友文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保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支爱岗敬业、师德师能兼优、齐心向上的教师队伍该如何打造一直是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河北省鹿泉市教育局就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了工作的核心位置,紧紧围绕提振教师职业精神进行了积极探索。记者日前和该市教育局局长贾建祥就此展开了对话。
瞄准提振教师职业精神的“出发点”
唤醒教师的主体责任感
记者:每个人都需要有动力的生活,如果没有了激情,恐怕也就没有了认真,没有了进取,教师概莫能外。因此也就不得不特别关注教师职业精神的提振。
贾建祥: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师始终是所有教育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子。在推进鹿泉教育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得出并明确了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主体是教师这一共识。只有教师发展,才能实现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为此,我们紧紧抓住提升教师士气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提振教师职业精神,重塑教师职业理想”活动。
教师要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当具有以“爱和责任”为核心内容的职业精神。这需要“内外兼修”,一方面需要外部环境和制度加以熏染、约束和促进,另一方面更需要靠教师自身的精气神,靠自发、自动、自觉的责任担当。关键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唤醒教师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开掘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潜能。
记者:面对不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职业生命状态难以激活该怎么办?
贾建祥:应注重实施价值引领,重塑教师职业理想。一是抓师德,塑造教师的职业灵魂。我们实施了以“强师德、铸师魂、塑理想、激师情”为主题的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正风肃纪树形象”、“三整顿(整顿校风、教风、学风)一提高”等思想整顿活动;成立“师德巡回宣讲团”,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宣讲我市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二是重激励,开掘教师的职业动力。广泛进行“鹿泉市十佳师德标兵”、“感动鹿泉十大教育人物”、“魅力园丁”等的评选活动,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利用本地媒体,展示教师的精神风采,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光荣感。
今年,鹿泉印发了《提升职业精神重塑职业理想活动实施方案》,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全市每位教师都要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本人职业生涯成长发展计划书,通过规划、设计、制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发展规划,来实现教师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促使更多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走上发展的轨道。
提供提振教师职业精神的“支撑点”
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记者:近年来,教师的地位得以逐步提高,但是其职业吸引力还不是很强。作为一个需要贡献心智、吐哺爱心的职业,教师普遍感觉压力不小。请问,该如何让教师充满激情地对待自己的职业?
贾建祥: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教师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幸福,他们才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以幸福塑造幸福。因此,我们启动了“爱师护师工程”,深入开展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送关爱、送温暖活动,全方位提高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我们开展了教育局为基层、学校和师生搞好3个服务活动,为教师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努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我市为教师配备了台式或手提电脑,师机比达到2∶1,充分满足了教师利用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需要;深入开展“温馨办公室”建设,办公室由教师们自主规划设计,学校给予物质保障,摆上鲜花、购置饮水机等,为教师提供了舒心的生活和办公环境;为全市教师购买人身保险,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教师进行健康体检;每所学校都办好教师食堂,为教师提供丰盛的餐点。
此外,教育局每年投入50多万元,为在偏远乡镇从教的教师开通了班车,截至目前,共开通8条线路,其中包括两条驶往省会石家庄市的线路,方便了全市400多名教师上下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地处山区的北寨学校任教的邢秀哲老师写下了《幸福班车》的文章,抒发自己每天乘坐班车上下班的幸福情感。
为使教师安居乐业,教育局启动了教师安居工程,开发建设了鹿泉市园丁小区,至今已经入住300多户。第二批教师住房工程也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满足教育系统全部有住房需求的教师。一系列举措着力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从教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