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全球化:教师具备怎样的观念和能力?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潘涌 编辑:江淼 时间:2012-12-19

20121219082740.jpg

绘图:禹天建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现实生活,并且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全球化催生人类教育将发生一次空前伟大的变革:从适应现在到创造未来、从满足已有到颠覆既成、从遐想到重构。质言之,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将以发展性、前瞻性和生成性,重新赋予每个地球人以未来化、宇宙化和创新化的当代特征。这种全球化与人、与教育变革之间内在的深度逻辑关系,极其深远地规定着教育的未来使命,催生着当代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催生教师教育观念的系列变革

  第一,知识价值观的变革。

  全球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之短、更新数量之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因此,需要策略性地刷新知识“为我所用”,即教师以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而唤醒其对客体知识的选择意识和主宰意识。换言之,从被动的知识驭“我”到主动的“我”驭知识和“我”用知识,构成了新旧知识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系统认知、承纳和记忆,更在于建立,在有所舍弃和有所选取基础上的归类、提炼、运用和创新。在这种知识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某些知识的选择性的自觉放弃,同样成为学习者对待知识应然的一种明智态度,并升华为知识学习的最基本内容之一。这就是知识泛滥、更新增速的资讯时代对所有学习者的一种特殊要求和使命——教师当要清醒自觉。

  第二,教育目的观的变革。

  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塑造为适应既有社会规范而全盘接受知识或义理的人,而是为化解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风险与挑战、创造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新文明、新社会而持续探索的“未来人”。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末早就预见到的:“人类教育正愈来愈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

  在这种崭新教育目的观的引领下,教师将致力于培育具有强烈未来意识、超越性思维品质、可持续创造能力和与之相谐的情意要素的独特“新我”。由此而引发下述教师角色观的蜕变。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