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位乡村教师的40年"绝壁路" 三句话伴他一路行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9-04

20130904075425.jpg
在升旗仪式上,由于树干上的旗帜无法升降,孩子们只是行队礼,注视着国旗在风中飘扬。


  三条绝壁路,老张走了40年,背篓换了近40个
  “大山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凤毛麟角,我不干,娃儿就没得人教了”
  见到老张是在8月31日上午10点,一大早从村小出发的他,已背着背篓在城巫路与山路的交叉路口等着我们。背篓里,装着他从中心校领取的新学期孩子们的课本还有牛奶,总重量超过70斤。
  悬崖上的路,宽1米多,完全是在绝壁上开凿而成,一步之外就是深几十米的崖壁,崖壁下,密彩河水流湍急,怪石嶙峋,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粉身碎骨。
  “4年前修了这路,好走得很!”尽管已经年近六旬,还背着70多斤重的背篓,但老张却并不觉得悬崖上的山路有多难走,“以前那两条路,走起才叫难。”
  1973年8月,时年17岁的张贵福带着全村人的重托,当起了每月仅有9元工资的教书先生,“大山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凤毛麟角,我不干,娃儿就没得人教了”。
  从此,张贵福就经常绕过密水村小的后山,翻过两道山梁到达东安乡乡场,为孩子们背书、背卷子,甚至背课桌。这条山路,全长超过16公里,其中有近10公里是在绝壁之上。这条路,他走了32年。
  后来,老张从村里的采药人口中得知,密彩河畔也有一条路能通到东安乡乡场,虽然险峻难行,但路程能缩短一半多。这条路,在他如今行走的山路对面,宽不过一尺,就像是挂在悬崖绝壁上的一条细细的带子,别说是背着背篓行走,就是爬,也没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路上前行。这条路,老张又走了4年。
  如今,虽然密水村尚未通公路,但新修的山路已经能通摩托车了,只是不会骑摩托的老张,依然选择用背篓将孩子们的课本、牛奶、鸡蛋等背进大山中。40年来,他的背篓也背烂了近40个。

[1] | [2] | [3] | [4] | [5] | [6] | [7] 共 7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