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让我和家长成为好闺蜜
来源:河南省清丰县第三实验小学 作者:逯俊红 编辑:王菲 时间:2016-04-01
班主任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挺难的。家长与老师虽有着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可是站的角度不一样,很多时候,之间的关系又是矛盾的。如果处理不好,沟通交流就会出现困难,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才能让家长愿意与你配合,对你的工作全力支持呢?有一种方法其实很简单——通过微信群,走进家长的世界,做她们的好闺蜜。
2015年9月,我创建了班级微信群,邀请家长朋友加入,正是这个名为“故事MM”的微信群,让我与家长成了好闺蜜。
1、及时分享孩子在校表现。
教师与家长之间,孩子永远是核心话题。家长希望了解孩子每天在校的表现。我通过微信群这个便捷的平台,满足了家长的这一迫切需求。我把孩子的大课间、语文数学课堂、优秀作业、手抄报作品、值日情况、班队会的开展、班级演讲比赛、作文实践活动、庆元旦联欢会、班级读书会、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升旗仪式等孩子们参与的各项活动分别以图片、视频、音乐相册等形式,在微信群及时与家长分享,客观评价孩子的在校表现。
许多家长看到我们班的升旗仪式,纷纷留言:看到孩子庄严的升旗仪式,都激动得流泪了,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这么棒!
苗雨晴家长:看到孩子制作的精美的读书卡图片,突然发现孩子这学期字写得这么漂亮,真高兴呀!
徐鸿达家长:孩子从微信上看到自己的优秀作品图片后,作业更认真、学习劲头儿更足了!
左锦依家长:看了作文实践活动“饺子会”“幸福的一瞬”音乐相册及优秀作文《幸福的味道》图片展,非常兴奋。不光是孩子,包括我们家长,每到周末,都十分期待逯老师布置的创意作文实践活动……
及时的沟通拉近了我和家长的距离,赢得了众多家长信任。渐渐地,我与家长成了好“闺蜜”。
2、交流教育心得。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微信群里,我和我的“闺蜜”们各抒己见、无话不谈。我们的话题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如:
日常生活:给孩子的营养菜单、带孩子去旅行、学做家务、亲子游戏、教孩子“理财”、科学刷牙等;
心理辅导:孩子痴迷明星怎么办、我的孩子叛逆了、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克服胆小的方法、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引导、如何释放孩子的情绪等;
家教辅导:教会孩子合理支配时间、消除孩子的“作业依赖症”、表扬孩子的重点是“努力”、让孩子科学上网、培养孩子的好性格等;
学习指导:推荐课外读物、如何阅读名著、怎样写好作文、怎样做好课前预习、爱上文言文、走进诗词世界等。
当然,也有许多家长朋友主动把自己孩子的问题列举出来,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如:
我班王亚辉同学的家长说:孩子成绩差,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还干扰别人,同学们不喜欢他,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也不愿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一旦发现孩子成绩差,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通过分析交流,我们设计了辅导方案:(1)由我出面与王亚辉同学谈心,了解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其实他也非常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是上课管不住自己,没认真听讲,有些题不会做,又碍于面子,不愿接受同学们的帮助。(2)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请家长多给他温暖,每天坚持检查孩子作业,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3)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他与同学交流,安排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并担任一家的角色,加深同学间的友谊。(4)给予鼓励,建立自信。当发现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马上表扬,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上措施使王亚辉的课堂表现明显好转,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老师、家长、同学和他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他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长期友好的交流使我取得了家长的信任,诚心的相待打动了家长的心。现在,家长认同了我这个“闺蜜”,愿意愉快在与我合作,快乐与我分享,遇到困难也乐于找我帮忙。
实践证明,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最关键的是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做好家长的“闺蜜”,家校默契配合,产生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