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介绍丨English
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学课本明显减少鲁迅作品引起热议、鲁迅不会过时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8-19

        关于鲁迅,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话题。最近几年,对鲁迅的排斥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如今,借着一则“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一阵新的讨论热潮重又兴起。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已经有6至7个版本,教材编写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原先人教社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鲁
迅作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数量和篇目也在“打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为例,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针对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刚刚落幕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大部分与会学者和老师认为,鲁迅代表着20世纪最高的文化存在,他在课本中的意义使得我们文化的精神、民族的品格、文学的品格提升了,“鲁迅作品不仅不可或缺,还应在教材中适当增加。”

        有人提出现在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吴长华就提出,《阿Q正传》根本不应该进入中学教材,“有些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理解的,中学语文教材选择鲁迅的作品应少而精。”也有人说“鲁迅作品过时了”。

        然而,大部分学者和老师显然不这样认为,“‘难’根本不是借口,屈原的《离骚》难不难?过时一说更可笑,经典是完全可以跨越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反驳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呼吁,“中学要读《阿Q正传》,大学要读《阿Q正传》,研究生也要读《阿Q正传》。每个阶段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就跟小时候读唐诗宋词一样。”

        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铁仙教授疾呼:“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他说:“就拿《祝福》一文来说吧,这部作品将人物、情节、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一部短篇小说的完美特征。这样好的作品,有什么理由不把它选进我们的教材中去?”

      “再拿《为了忘却的纪念》来说,我在编教材的时候,将它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编在一起,另两篇都是举世闻名的为理想斗争的文章,而我们中国的作品中,我认为同样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为了忘却的纪念》那样深沉到位的好文章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鲁迅都是一座可以超越但不可绕开的山峰。先生攻坚克难的“硬骨头”精神,“必须坚决,注重实力”的改革精神,胸襟博大的“拿来主义”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景仰和学习。所以,鲁迅作品不会过时。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感叹,其实孩子不爱学鲁迅的文章,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这样怎么能完整地认识鲁迅的作品呢?”

    (综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消息)

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名 | 广告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意见留言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电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90025  京ICP备07018564号-3 京ICP备0701856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11
  号Email:271707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