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小学校数量逐年减少 急需提升“软件”实力
教育资源整合是主因 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教学师资等软件水平仍有待提高
记者/郭宝平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省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数量趋于减少,但是随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明显得到完善,正在改变偏、远、小、散的状况,使更多的农村娃可以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调查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在乡村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乡教育硬件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缩小农村教育在软件上的差距。
农村中小学校数量逐年减少的背后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教育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农村中小学的数量在减少成为一种现象。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01年、2006年和2009年这三年,我省农村小学的数量分别为10820所、7126所和4896所;县镇小学的数量分别为664所、413所和180所,显然,中小学校数量在大幅度减少。而从数字看,初中和高中的情况也是大体相当。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我省人口结构的变化,全省中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2001年,全省小学生在校人数多达3230517人,到2009年只有2255977人,人数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如果说生源减少是学校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很多人都会表示认同。然而,同时还有另一个现象,农村中小学数量减少的幅度较大,但这几年来城市中小学数量减少的幅度却非常小。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9年,我省城市小学只减少了294所,城市初中减少了19所,而城市高中则不降反升,增加了33所。例如,鞍山市千山区在“十一五”期间共撤并了14所小学,其中没有一所是城市小学,均为农村小学。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我省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农村和城市中小学数量此消彼长的现象。
几年前,高官岭小学和汪家峪小学是鞍山市铁东区仅有的2所农村小学,记者此次实地采访时发现,这两所小学已经不复存在,其学区也从农村变成了城区。
原高官岭小学学区并入到城市小学青华小学学区内。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青华小学现在教室已经不够使用,就连原来的校长室都腾出来改做教室了,在这种情况下,铁东区规划新建了钢都小学分校,并已于今年9月1日开始投入使用。
沈阳师范大学连续3年引导该校师范专业学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该校师生对我省城乡中小学格局发生的变化有着较为客观的认识。
“由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因此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得并不明显”,该校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院长但菲教授分析说,“而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的减少也是受几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除了部分农村人口的离开、城市建设使部分农村学校撤并为城市学校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我省教育资源整合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上学比以往更加集中了。”
每个乡镇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农村,我省教育资源整合最显著的成果体现在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上。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到2010年,我省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创建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目标。“十一五”建设期间,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全省各地合并了一些偏、远、小、散的农村中小学。
在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是由1所初中和3所小学陆续合并而成的。孟凡利校长6年前初到该校时,全校30个班级中有12个还挤在1959年建的旧瓦房内上课,棚顶时不时就会掉下土块来,每逢下雨屋顶还漏。
“你再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我们新建、翻修了两幢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取代了从前低矮破旧的瓦房;高标准的塑胶操场和球场代替了原来泥泞的土操场;大屏幕投影设施、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此外,我们还建起了宽敞的食堂,铺设了甬路、停车场,旱厕也改成了水厕……”孟凡利高兴地说,“一句话,从硬件设施上看,我们农村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点都不比市内学校差!”
汤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整个鞍山市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缩影,到2009年底,该市整合撤并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近300个,改造D级危房3.7万多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了69个农村乡镇每个乡镇新建1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任务。
鞍山市教育局局长李季说:“通过抓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我市海城、台安、岫岩等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农村学生也可以像城里学生一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寄宿制学校对农村教育弊少利多
与过去不同的是,更多的农村中小学学生要到乡镇上的学校上学了,上学的路途必然变长了。在汤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2)班全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都要坐校车上学。
“我们正汤河村花钱补贴为全村的学生雇了校车,哪家孩子坐校车上学,每天自己只要掏2元钱。”采访中,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正汤河村介绍了他们村的情况。
但是,该村一位学生家长孟凡军觉得孩子上学路远,不太方便,而他对自己的孩子住宿也有顾虑。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院长但菲教授分析说,目前我省农村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多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怕孩子吃苦、不愿孩子远离家上学,这很正常。但是,孩子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学校离家远些近些,两者相比到底哪一个更重要,我想家长还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
但菲认为,现在各级政府部门对保障校车安全都非常重视,她所见到的辽中县等一些农村地区的校车,管理还是比较到位的。而说到寄宿制,她建议家长们也不必过虑。
去年11月,但菲到北票市娄家店中学办事时注意到,尽管天气很冷,但学生们做间操时都没穿厚衣服,就问他们为何穿得这么单薄。孩子们笑着回答说:因为我们每天都要跑5000米,不会冷也不容易感冒。
但菲说:“那些在寄宿制学校学习的孩子大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比普通的孩子要强,身体素质好,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农村中小学急需提升“软件”实力
据省教育厅提供的统计数字,近年来,我省城乡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城乡教师间差距仍很明显。
截至2009年,在全省农村专任教师中,4896所农村小学仅有4名研究生、9537名本科生,而在961所城市小学中却有208名研究生、17585名本科生———两者间师资力量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但菲教授认为:“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在硬件上的差距已经在逐年缩小,在中学方面,城乡学校间更是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农村中小学在‘软件’上与城市中小学相比较还存在明显欠缺。”
在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学习4年的时间,而外语、数学、物理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在该学院接受2年的训练。该院近几年在开展师范生训练教学中,针对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每年都将大量优秀师范生送到农村中小学去实习锻炼,为他们毕业后到农村从教打好基础。
据了解,有些师范生对现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农村的学校大多还是很破旧、很落后的,但是当他们走进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以后,认识立刻就发生了很大转变。
“我们同一些农村学校展开对口合作,定期派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代课,再将一部分农村教师请到我们学院接受短期培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但菲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些举措,让师范专业的学生们爱上农村学校,毕业后到农村从教,壮大农村学校的教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