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小升初是“幕后推手”
奥数被称为“数学中的杂技”,“奥数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一般数学则倡导常规思维,因而奥数只适合小部分学生。”数学教师邓本标介绍说。
早在2004年,上海教委明令严禁奥数进入小学课程。今年来,奥数也一再被舆论“口诛笔伐”。而奥数热却丝毫不见“退烧”。而掌控“奥数”的则是小升初的选拔制度。许多名牌初中的招生都与“奥数”挂钩,让家长和孩子都不得不“追着奥数跑”。
据培训机构教师介绍,在许多私立中学的招生中,一张卷子的最后往往会设两道奥数题,以此拉开学生的差距。如果孩子从未接触过奥数,那么这两道题被白白放弃,等于把好机会“拱手让人”。并且,奥数竞赛也是升学强有力的“敲门砖”,名牌初中招生时,如果有奥数证书,就能优先获得面试资格。一名对“小升初”颇有心得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奥数最热门的考试就是“中环杯”和“小机灵杯”,在这两场竞赛中拿到二等奖以上的名次,对孩子的升学非常有利,“至少简历上能添上很漂亮的一笔。”
说法
奥数“退烧”需“办学均衡”
“奥数热与择校热,其实就是一回事。”上海交大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因为有择校,所以才有众多家长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以获得可在择校中派用场的各种竞赛成绩证书。对于择校,政府下令“严禁”,可择校依旧,对于奥数,想禁止,也没那么容易。
就如整治择校热最好的办法,是抓住源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样,让奥数回归理性,“也是让每个初中、小学办学质量均衡。”
熊丙奇认为,只有办好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在义务教育中的培训热、考证热,才可能真正降温。这时,奥数教育不用狠批,也会走向平静,在学生培养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就如国外的奥数教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