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子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18

        眼下正是高中招生的时候,太原综合高中负责招生的周建华老师第一次没有走出校门就完成了招生计划。他回忆说:“5年前,全校6个年级只有不到600名学生,还得提前到各个中学做宣传,招生可是个苦差事。而今年,仅高中,不用宣传就招满330个统招生和35名择校生。”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5年中,这所学校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家长、学生慕名而来?探访中,校长吴裕民以及他的教育理念成为奇迹背后的推手。

       “学校的特长教育吸引了我”

        3年前,赵二柱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进综合高中,“孩子考了536分,这个成绩要想上好点的高中基本没希望,但到了综合高中这个分数就是最高的。”赵二柱告诉记者,之所以让孩子上综合高中,是因为他发现这所学校发生的变化:2007年,多年“颗粒无收”的综合高中,居然有14人考上大学;学校开设各种特长班,教学生学习一项特长,即便考不上大学,也算有所收获。

        事实证明赵二柱的选择是正确的。今年,女儿赵欣顺利通过美术专业课考试,文化课成绩达一本线。手握四五个高校的专业课合格证,赵欣在考虑选择上哪所学校。

        当年,300多位家长抱着和赵二柱一样的心态,将孩子送进综合高中。今年,这些学生中,有一半拿到专业课合格证,33个学生达到二本分数线,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在这里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

        综合高中是一所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学校,也是我市探究高中教育新模式的试点校。学校采取“普职融通”的办学模式,学生享有“双学籍、双课程、双高考”的特殊优惠政策,在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给学生提供选择教育的条件,为学生“量身定做”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

        2005年,吴裕民从四十八中调到综合高中担任校长。翻开学生花名册,现实让他很受打击,“高中报名的只有100多人,而初中更可怜,只有9个人,开学的时候,初一只有6人来上课。”而当年,综合高中的招生计划是500人。

        在痛苦与困惑中,吴裕民并未失去探索的勇气。深谙教书育人之道的他渐渐发现,来这里读书的孩子大多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不擅长文化课学习,决不能判定他干啥都不行,要想改变他们,首先就要拿掉这个标签,改变他们失败者的心理,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在对综合高中的办学方向重新思考后,学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综合高中的生源大多是430分左右的学生,学校不能采取和优质高中一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目标仅锁定在高考上,而是要尊重个体差异,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借此走向成功。

        在综合高中,随处可见学生的题字——校名、校训、教学楼楼名……在楼道里、公告栏、围墙上,都是学生的手迹,甚至在校长办公室里,也挂着一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吴裕民说:“我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以此为傲,懂得珍惜、尊重自己。”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节、体育节、各种专项比赛,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展示自己。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快乐,更加自信”

        刚刚接到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张莉蓉的脸上难掩兴奋与喜悦:“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当时误打误撞地上了综合高中。别说家里人,就连自己都没想到,我也能考上大学。”出生在农村的张莉蓉,从小就喜欢唱歌,但她从来没想到自己能系统地学习音乐,483分的中考成绩让她几乎没办法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偶然地,她得知综合高中有专业特长班,便选择了这里。“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我进入了音乐班,在这里我学习了声乐知识,学会了弹钢琴,这里没有过多的升学压力,高中3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凭借在职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体育、播音主持等8个专业课程。学生一进学校就会接受各种专业的熏陶,高一第二个学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到高三,超过半数的学生能拿到专业课合格证参加高考。而针对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考大学无望的或没有取得专业合格证的学生,学校利用自身普职融通的优势,通过天津合作院校天津市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纺织工业学校、天津市统计职业中专实现学生的升学就业。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搭建起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和快乐。

       “我们班30多个学生,有一半都考上了大学或大专。”景鸿杰是张莉蓉的同班同学,虽然只是考上一所大专院校,但她已经很满足,她说:“不论结果怎么样,至少我学了3年的音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的我更自信、更成熟。”

       “探索,我们仍在路上……”

        5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视察了综合高中的教学模式,她高兴地称赞说,“综合高中的经验告诉大家,每一个孩子进入这个学校都能成材、成功,而且他们成功的路子不只是一条。高中教育就是要走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今年,我市将在8所高中推广此类特色教育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机会,让高中教育走上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学生在这里得以成长、学校办学大有起色,各方的赞誉纷至沓来,但吴裕民仍在探索高中教学改革。今年高考,学校有150余人通过专业课考试,但多数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达分数线而无缘大学。如何有效提升文化课成绩?吴裕民对综合高中办学的探索仍在继续,“学校的教师都在认真做学案分析,希望能总结出适合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方法。”记者 岳娟红 杨沫 实习生 赵雅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