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
太刻板,扼杀学生天性
“青少年在一起,活泼打闹是正常的;如果吃、喝、住、行、学都有学校标准,感觉太刻板了,学校军事化气息有点浓。”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的规定太细,学生很难一下子做到。
“有点不切实际。吃饭、睡觉都有这么多的规范,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学生规范被细化到这个程度,实在太压抑了。”润扬中学一位学生说。名校
也有学生表示,如此众多的生活细则,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遵守,也无法监督,操作起来很困难。
我市一位教育人士则认为,过分强调学生的在校纪律,容易使学生缺乏民主宽容意识。“试想,如果学生连睡觉翻身都要规定该往哪个方向,不是太恐怖了么?”他认为,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自由的天性。
质疑派
太绝对,学生缺选择权
“从教育多元化的角度来说,邗江中学(集团)的做法有着自身的价值。”昨天,国内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对记者表示。
他介绍,在欧美国家,类似邗江中学(集团)这样精细化管理的学校也有不少,它们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欧美国家这些学校存在的前提,是家长自主选择。但是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熊丙奇认为,评价邗江中学(集团)的做法,关键在于家长的话语权。“在多元选择的前提下,对那些自身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家长期盼学校这样的做法;可关键是,还有一些学生自身管理能力强,并不适应学校这样的管理模式,而他们没有选择权。”
熊丙奇认为,学校不能“一刀切”制订这样的规范细则。“学生个体形态不一样。如果一味按照一个要求来对待,有可能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人才培养僵化。”
【校长回应】
思想活跃与行为规范不矛盾
“思想活跃与行为规范并不矛盾。”针对一些不同的声音,校长徐金才回应道。
他表示,邗江中学主张“思想活跃,行为规范”。行为是一个人内在文明素养的外显,一个人思想越活跃、文明素养越高,行为习惯就越好。“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气质、风度、修养;一个生活松垮、外表邋遢的人,是很难成为社会精英的。”
徐金才认为,从严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况且,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些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不是智力不如人,往往是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如人。”名校
“我们强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素养,并不妨碍学生的思想自由、学习自主、身心活跃。只不过要让学生养成该玩的时候尽情地玩、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地学、该规范的时候严格到位的良好行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严格要求,并不排斥对学生的宽容。”徐金才表示,至于如何监督,出台规定主要是培养学生自觉意识,学校会加强引导。
【秉烛夜谈】
“精英教育”
值得思量
吃喝住行学都有标准,扬州邗中的徐校长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打造学生的精英意识,培养绅士淑女”。
其实,这不只是邗中这一所学校的目标。哪一家学校不想让自家的学生考上名牌大学?哪一家学校不想靠几位“精英校友”来荣耀门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总是离生活越来越远,离看着他长大的父老乡亲越来越远。
精英教育没什么不对,但关键是不能培养出骄傲的精英。中学生离长大成人、进入社会还有很长时间,当他以一种精英的自我暗示走下去,碰到越来越复杂的现实,能否很快地适应?当他发现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原来那么难,精英的心态与残酷的现实,会否导致他心理的失衡?
与精英教育相对应的,是平民教育。可是,我们鲜见以平民为指向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教育为了什么”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历来都带有一种功利的味道,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教育创造“乌鸦变凤凰”的奇迹。这容易导致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人才越来越少,大城市的人才越来越多,进而加剧不平等。而上个世纪前期,晏阳初、梁漱溟等前辈,就曾力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目的就是“就地”培养人才、服务当地。名校
现在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如今,已经出现了上完大学想要返回农村的所谓“新知青”,就是因为受不了城市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成本。这启示我们,教育还是应该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平民,让学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向社会。 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