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校园“小眼镜”比比皆是 近视眼“青睐”中国娃?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9-21

      “四眼之家”正越来越多

    “我女儿今年才7岁半,近视度数已经快达到400了。在她5岁时,我们发现她经常揉眼睛,说看东西模糊,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近视200多度。马上给她配了眼镜,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用眼保仪按摩,鱼肝油也不间断地吃,但是近视还是越来越严重。”9月15日,在人民医院河西分院,陪女儿输液的李燕女士忧心忡忡。李燕说她自己近视600多度,爱人近视更是高达800多度,“现在我们家成‘四眼之家’了!”

       而像李女士这样,因为高度近视遗传而陷入无奈的家长不在少数。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遏止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率,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高度近视的遗传倾向上,又叠加了用眼疲劳的外部诱因。

       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全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1.67%,比2000年增加了8.5%;初中生为58.07%,比2000年增加了8.7%;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高达76.02%和82.68%。专家分析认为,近几年近视率快速升高,部分是受遗传影响,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眼镜”的下一代,如今也坐到了教室里。这些孩子显然更容易也成为“小眼镜”。

       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专家童梅玲介绍,父母高度近视就可能遗传给子女,下一代往往在婴幼儿阶段,就可能出现弱视、斜视及屈光不正等症状。有研究显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夫妇,子女高度近视的机会在90%以上。

       少些“视近”多些“视远”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称,近视通常在人的早期开始形成。目前南京市中学生视力低下率达81.9%,难以想象,这批孩子的下一代,还剩下多少人能拥有一双可以清晰看世界的眼睛,眼镜是否会成为未来人们必不可少的装备。

       遗憾的是,这种“悲观”前景,似乎特别青睐中国孩子。

   “澳大利亚中学生戴眼镜的极少。”南京师范大学的黄凌老师前两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文法学校教汉语,她告诉记者,即使到了12年级(相当于高三),那里戴眼镜的孩子一成都不到。

      是不是“老外”和华人的体质不同,华人有更多的近视基因呢?答案是否定的。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