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9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杨婷婷) 又是一年教师节来临,今年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相继来临,很多家长又开始为准备送礼而忙。
8日下午记者来到海口明珠广场、民生百货等商场,发现不少市民到柜台买化妆品、手表、香水等物品。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柜员,他们表示,这几天来购物的大部分都是为教师节选购物品的。
节日成了“送礼节”?
“马上又到教师节了,这两天和老婆一直在商量,要送什么礼?老婆说送名表,送手机。左右权衡了一下,最后还是定了送五百元的大润发的购物卡,外加两盒七星伴月。”陈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这三件物品总价不算很多,但是也算拿的出手,不失大体。
薛先生的孩子在海口市第九小学就读,对于节日送礼的目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送礼的直接目的就是希望老师在众多学生中多关注下咱家的孩子。我们家的孩子比较调皮,希望老师平时多多提点一下。不然全班这么多学生老师哪里看得过来。”
去香港出差的胡女士忙完了公事就开始忙着给老师置办礼物,最后选中了四五百元一瓶的香水。“孩子回来告诉我,班里的同学都相继送礼给了老师,她回来告诉我要做张卡片送给老师,我才想起节日到了。没办法,一问周围的朋友们,没有几个学生教师节不送礼的,我们可不能成为‘少数人’。”胡女士说。
据报道,网上有问卷调查,65%的人在过节送礼是为了让老师多照顾下自己的孩子;57.7%的人在节日的时候送礼是目下送礼成风,如果不送礼,担心孩子受委屈;17.7%送礼则是对老师工作的肯定;8.9%的人则是表示不送礼不能表示谢意;剩下的5.4%则是其他各种原因。
老师:收礼很尴尬
那么,过节收礼,对于老师来说是什么心态?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老师表示收了礼感觉像“被收买”,有的老师觉得“收礼很尴尬 不收又无奈”;有的老师们对家长送的“ 大礼”普遍感到为难,而且压力巨大。
采访中,老师们纷纷表示,对于出于感恩、答谢、体谅工作的小礼物,大多都感到可以接受;但对一些贵重的,特别是“背后有求”的礼物,老师们就感到负担沉重。“以前就遇到一个家长,送了礼好像就有了某种特权,会不断提各种要求。”
另一位老师则说,虽然现在送礼成风,但是收礼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一些调皮的孩子的礼不敢收,虽然表面上是说好好管教,但是万一出了问题还是不好交代。
建议:鼓励孩子制作礼物送老师
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的倡议书。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师认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送礼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家长应该自觉遏制送礼之风,鼓励孩子亲手制作礼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孩子从小品德受污染,也可以培养孩子对老师的尊重,更能倡导廉洁之风,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