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两女孩“死谏”昭彰农村教育之困
来源:长城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1-22

20111122090641.jpg


  10月24日,安徽一小学两名女生在教室内服毒自杀,并留遗言称“怪数学老师”。获救后,孩子表示,她们喝药的直接导火线是数学老师多次催要补课费,让其觉得很没面子。一些家长则直指数学老师开设辅导班借机敛财,并在班里搞歧视。(11月20日《都市快报》)


  两名女学生以死抗争,令人怆恨伤怀。痛心之余,不免要问:是什么把两位纯朴的农村女生逼到崩溃的边缘,仅仅是教师吗?教师、学校固然难辞其咎,更深层的问题恐怕还在于农村教育。从记者的长篇追踪报道中,可以看到该学校有几大“特色”:

  教学条件太差。这两名女生的班上有98个学生,共9排座位。一个班近百学生,超正常值近100%,这就是许多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班,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作业怎么改?政府办公楼越修越宽敞,不少地区行政办公楼是当地的地标建筑,豪华堪比外国总统府(安徽阜阳颖泉区政府就被称为“白宫”),一个官员办公数十平方,乃至上百平方也不罕见,农村的学校近百孩子挤在一间教室,这算咋回事?

  教育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差,别说过上体面的生活,安心教育事业,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系,他们难免要“靠山吃山”,办补习班就是农村教师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名女学生自杀,与这个亦有莫大干系。教师一旦私设补习班,势必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故意降低课堂教育质量,促使更多学生掏钱进自己的补习班,个别师德欠佳的教师甚至还会给那些不参加补习班的学生穿“小鞋”。

  歧视差生为常态。导致两女学生自杀的学校,教师的优秀评定与班级成绩挂钩,导致教师厌恶那些成绩排名靠后的“差生”,甚至为了取得好成绩,劝说差生不要参加考试,污辱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教师不自觉,学校也默许,畸形的教育观必然伤害学生尊严,扭曲学生人格。

  悲催的是,上述现象不独安徽阜南县才有,全国农村都普遍存在。教育本身问题再加上留守儿童增多孩子失去管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读书无用论”抬头,使得农村教育出现倒退现象,近年来“辍学潮”愈演愈烈、数年前一份调查显示,农村初中平均辍学率接近40%,远远人数已远远超出国家不超过3%的规定,便是证明。在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这股逆流,应该引起注意。

  中国社会的和谐靠什么,靠二元结构的改变,广大农村的富裕;中国社会的发展靠什么,靠国民素质的提高,专业人才的增加。而农村教育的失败,使得农村面貌的改变无所依附,中国社会的发展乏力。暂时的光鲜,掩盖不了未来的窘迫,希望政府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村,放在农村孩子的身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