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朗晴小学的学生准备坐校车回家。◆叶劲翀摄
校车作为教学的配套设备,却成了学校财政的一项大负担,校长们都喊“亏”(详见本报昨日A3版《一学校开通“长鼻子”一年亏5万》)。既然学校觉得是负担,那能不能由公交公司成立一个分公司,专门负责校车运营呢?像运营公交一样运营校车,乘客出一部分、政府贴一部分,又有统一的经营管理主体让市场规范化,何乐不为呢?昨日,市公交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现状
公交充当校车有经验:100多辆公交车“跑龙套”
昨日下午4时,城区某公办学校响起放学铃声。16辆公交车在校外停车场等候多时,其挡风玻璃贴着全国统一的“校车”标志。
5分钟后,在安全员的引领下,数百名孩子奔出校门,直奔停车场。他们都是“熟客”,看准线路牌,“咯噔咯噔”地跳上公交车。下午4时20分,孩子们忙着在车内嬉闹,018路公交车的张师傅假装生气地指着车内说:“都坐好了,走啦。”学生全部就座,未有超载。
据统计,我市现有标准校车800多辆。另有100多辆校车,抽调公交车“客串”。
“早晚高峰期,企业从各线路抽调大批运力‘客串’校车。另一边,等车时间延长,赶着上下班的市民不满意,我们压力很大。”昨日,市公交公司的相关人士透露,由公交车“跑龙套”的校车运营很不专业,并非长久之计。
政府补贴校车正实行:部分镇村财政共同给学生买单
根据学校的公办、民办性质,我市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校车采取自购校车、租用校车、自购租用并存的模式运营。部分镇区的公办学校,则通过镇财政、村委补贴等形式,让本地户籍学生免费乘坐校车。
在火炬区,公办学校的校车由政府统一调配。以火炬开发区中心小学为例,该校上午配备11趟校车,下午开行12趟,每车载52人。不分线路长短,收费标准统一是每人每月100元。照此计算,每车每月获5200元。这笔钱款不足以维持校车运转,火炬区管委会对其进行差额补贴。
与火炬区的做法不同,三乡镇公办学校的校车由镇政府、村委进行全额补贴。在三乡镇白石环小学,30多名户籍学生享受免费乘坐校车的待遇。该校的黄主任介绍,校车租用了三乡公共汽车公司的608路车。每天的早、中、晚时段,608路各抽出一辆客车“客串”校车。所需费用,由三乡镇政府和白石环村委共同支付。
既然公交已经有运营校车的经验,而政府补贴校车正在实施。那么按 “低廉收费+ 费用减免+中央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的模式,组建公益化校车运营企业,有什么好处?又该期待政府做些什么呢?
分析
好处1:专业经营校车更安全规范
“该方案的优点是政府不必全部‘埋单’,更具操作性。实施正规的公交化运作,可保障保证公益及安全的双平衡,不会增加市民的经济负担。”据市公交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校车公司可在条件成熟时设立,既可消除非专业化问题,也不影响公交线路运营,尽量满足多数市民的出行需求。
记者获悉,市公交公司每天安排110辆公交车“客串”校车。每逢双休日,寄宿学生扎堆回家,“跑龙套”的公交车多达150-160辆。“目前的运力只能为部分公立学校,提供公益性服务。”该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收费极低廉,不可能赚钱。开学前,根据家长上报的出行要求,市公交公司和学校设计路线,公交校车需在规定站点接送学生。
东升镇某民办学校的相关人士,也同意校车实施统一运营,走向公交化、公益化和正规化。“汇总家长的要求,再定出每辆校车走哪些路,学生在哪里上下车。更安全规范”,他说。
好处2:成本可以降低
“车船税、年票、交强险、商业险等费用,统统与普通营运客车看齐。这笔费用如果适当减免,校车总支出将降低,家长支付的学生乘车费用马上能降下来。”某民办学校的相关人士指出,校车走向公益化,固定支出可参考公交车,让部分费用减免。
记者调查获悉,为体现公交事业的公益性质,我市针对公交车的固定支出进行多项减免。年票按小轿车标准征收,车船税打5折。车辆保险方面,通过统一招标“团购”,费用大幅优惠。各项减免叠加,与同类社会车辆相比,每辆大型公交车每年可节省1万元以上。
此外,公交公司全市各地拥有大量停车场,校车可就近运营,降低总体成本。
期待1:中央财政能给油补
燃油费用占了校车总支出的“大头”。有学校表示,中央财政对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辆均有补贴。如果该项补贴能惠及校车,降低总成本,也不会有同行做出超载等危险动作。
市公交公司方面透露,公交燃油补贴以每吨3870元为标准价,目前每吨柴油售价已突破8000元。实际油价超出基准线,中央财政补贴多出的部分。市交运局网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6家公交企业可领取油补4458万元。
期待2:地方财政能否贴息支持购车
成立校车公司后,购车、司机工资、车辆保养等费用由谁“埋单”?如何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确保孩子出行的绝对安全?
“通过各级政府补贴、第三方机构有效审计等措施,家长要支付的费用就很低了。”某民办学校的负责人认为,政府补贴一部分,学校解决一部分,严格控制校车公司的利润率和支出规模,可避免“羊毛”出在家长身上的问题。
记者调查获悉,珠三角各城市的公交车,售价普遍高于国产“长鼻子”正规校车。目前,购车款首期由公交企业负责,余下车款通过银行中长期贷款支付。还款期间,各地政府提供贴息支持,企业支付本金,体现公益特色。
■编后语:
若没了校车负担学校该减免部分学费
其实,校车由专业公司运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昨日,本报就以浙江德清为例,2009年,德清县政府斥资2000万元,购买79辆 “长鼻子”校车,并专门成立了负责学生接送管理的公司——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学生每人每次乘车需支付1元,另外费用,由德清县政府设立的每年400万元左右的资金进行补贴。
政府的补贴,公司化经营。就把原本该学校配套的校车支出,给减免了。所以,学校、特别是经营性的私立学校,就必须在其他方面的收费上,作出适当的减免。以保证公交公司化经营的最终好处,不是落在学校身上,而是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微博回音
昨日,本报报道了“美式校车真牛,校长却为它发愁”的事情。本报新浪官方微博“@中山商报”借此发起“微调查”,抛出两个问题,网友反响热烈。截至昨日20时,转发、评论分别为46条、69条。◆问题1:中山有必要推广美式校车吗?
@ 志业Sleeping:有必要推广此类车,需注意以下问题。1、重新规划路线,寻找最短行驶路径。2、完善管理办法,规范校车用途,尽量节省。3、政府适当补贴。4、对学生家长做调研,寻求家长理解并同意购车。◆问题2:如何解决校车运营难题
@ 地产民工:孩子代表的是什么?是人类的希望。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一,校车不能以学校为个体来决定购置和营运,最终分摊到每个家长身上。必须由政府统一安排,或委托公交公司筹办,并从财政收入作出补贴,这样才能保障孩子的安全。
@Emerson_yo神:经费不足,不能简单地让学校全部负担起来。学校不是简单的个体,它背负的是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政府应该在这个推广上帮助学校出一把力,以及在日后的维护做出相应的补贴。同时,还要权衡资源的分配,不能按学校所谓的“实力”和“影响力”实施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