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常委会委员关注校园安全等问题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2-31

        本报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郑赫南)“校车安全条例草案严格界定校车,会导致一段时期内贫困、边远山区等地学生无车可坐、难以就学,有关部门作何考虑?”“我们现在培养了不少应试机器,该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今天上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组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报告时,常委会委员们提出诸多热点问题。

        对索丽生委员提出的“无车可坐”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在草案规定的3年过渡期内,校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根据省级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各地也应“尽快拿出几条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出行的安全的过渡性办法。”

        索丽生还提出:“不少基层教育主管机构和学校,为规避风险责任,以保障学生安全为由,牺牲了春游、运动会甚至一些体育课,孩子接受素质教育的机会太少了。”

        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承,减少活动的现象确实存在,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要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要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依法明确安全责任承担人等。

        吴启迪、朱永新等委员关注教育经费问题:“纲要提出,2012年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到4%。在调研当中,各个地方都说很困难,不能再提高了。中央和地方到底如何划分责任?”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回答说,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的责任当中占20%左右,在中西部的教育支出当中,大头都来自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应当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增加本级教育支出。”

        对经费安全问题,袁贵仁表示,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的核心任务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两项重大工作,抓好分配制度、监管制度、纪检审计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等。

        在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有12位委员先后提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等有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