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自7月30日起,2011年社会艺术考试拉开帷幕。来自资阳市文化部门的资料显示,2007年资阳市考级人数为1679人,随后逐年攀升,而2011年截止到8月9日的报考人数已有2808人,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度。
疑问:家长孩子如此热衷艺考的背后是什么?证书的含金量有多高?未来的市场方向如何?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免费舞蹈培训班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上课。
培养兴趣学才艺 考级向乡镇扩展
8月8日,烈日当空,雁江区文化馆人头攒动。16岁的肖冀北坐在过道上拉着小提琴,正在为9日的艺考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上高中后就比较紧张,练琴时间减少了,多练一会机会就大一点。”肖冀北是高一的学生,学小提琴已经6年,已达小提琴9级。他说,如果后天艺考过关,他将完成小提琴的全部学习,准备学习钢琴。“多掌握一门才艺,对自己将来就业和升学都有一定的好处。”
按照父母和他自己的想法,学琴一是为自己喜欢,培养兴趣,二是为今后的高考和就业做准备。“我妈妈说,如文化课不好的话,还可以参加艺术生高考。找工作时,多一门才艺也增加了就业的砝码。”肖冀北坦言进入高中后学习压力增大,但仍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练琴时间。在艺考时也没有逐级报考,而是采用跳级的方式。
原本只有城市孩子才热衷的艺考,近年开始向乡镇一级扩展。8月9日,记者在雁江区文化馆舞蹈免费培训班见到陪着女儿来上课的张红伟。家住碑记镇的她告诉记者,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为了让女儿每个礼拜都能上舞蹈课,她每周末都陪着女儿赶车到城里,上完课再回去。今年艺考前的集中训练,接连往返城里20天。“我家庭情况不太好,但我也不想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学跳舞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培养气质,以后进什么单位,多一门才艺也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