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有望吃上“免费午餐”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31

        近些年,由于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资源撤并整合,区域内学校少,学生来源分散,学校和家间往返路程长。加上缺少食堂、生活条件较差,都影响着学生们的正常午餐。仅以吉林省农村初中学生为例,61万名学生,有18万人在学校食宿,其余大部分学生虽不住校,但仍需要在校午餐。这么多的农村中小学生能否在校吃饱、吃好,成为公众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午餐问题绝对不比校车问题小。”30日,省政协委员王乃成带来了有关农村中小学生午餐问题的提案,他建议:要把农村中小学生午餐问题纳入政府工作重点,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制定规范系统性法规。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午餐计划已经起步。从去年末到今年初,已有11个试点正在推行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午餐”的计划,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今年有望吃上免费的“营养午餐”。

        11个试点推行“营养午餐”计划

        在已确定的11个试点中,镇赉县、大安县、通榆县为国家试点,延边州8个县(市)区为省试点。这11个试点已经将预算人数以及建议反馈到上级部门。预计3月份学校开学后逐步实施,如果进行顺利,2012年新学期内,部分试点内的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将有望成为免费享受“营养午餐”的第一批受益者。

        “各试点的实施方案已经提交,方案具体到每个参与学生的名字,类似实名制。”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透露,为了保障方案有效实行,已经有一系列相关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提供食物方招标和审查等内容的文件,“包括提供专门的餐谱、营养摄入标准、供餐方的资质审核,要求特设专门的质量检测员,供餐价格和采购数量对账单定期公示,确保学生家长的知情权。”

        以现在的物价,3元的标准能否满足学生对午餐的需求?该负责人直言,目前只能先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执行,对于是否会带入企业或者个人进行资助或者捐赠,并不在政策考虑范围内,“类似的捐赠或者资助应该是个人的自由,政策里不会将此放在计划范畴。目前来看,主要资金仍然是依靠政府投入。”

        按照国家标准每人每天补助3元

        在11个试点中,8个省试点全部设定在延边州,共上报可参与学生人数4.1万人,“包括了试点内所有的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试行期所指的营养午餐,全部是免费提供。”延边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李兵团说,标准按照国家的设定是3元钱,“总的算起来这不是个小数目,怎么把国家的补助完完全全落实到每个人是个难题。”

        李兵团算了一笔账,按照规定,每个学生每天3元补助,补助天数按200天计算,仅延边州4.1万人就需要资金2460万。

        “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想了三个补贴方式。”李兵团说,“一个是分配到学校食堂,一个是补贴到企业、由企业负责配餐,还有就是补贴到提供托餐服务的个体。”

        “是‘托餐’。”李兵团之所以特意强调这个词,是因为“托餐”在当地农村中小学生午餐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什么先要给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除了保障孩子健康成长以外,他们的午餐问题一直是个没有解决的难题。一些非寄宿式学校是没有食堂的,虽然带饭、送饭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农村的条件相比之下仍然不乐观。没地方吃饭,三五个孩子凑到一起,在附近找一户人家,交伙食费由这家负责提供午餐,这就是所说的‘托餐’。”

        “其实,每个补贴方式看起来都不太完美。我们更主张由企业配送,保证统一的送餐质量,监管统一。但也存在村级中小学地方偏、人数少,企业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如果补贴给食堂,那没有食堂的学校怎么办?对于流动性的‘托餐’,补贴对象转为个人,标准不稳定。”作为负责政策落实的人,这都是李兵团的担忧。

        委员建议:设立专职管理部门

       “政府重视起来,有专职的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法规政策,那么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会简单化,会得到更快速的解决。”王乃成说,“推进这个计划涉及到监管、工商等,不是单靠教育部门、学校或企业就能完成的。”

       “落实责任制、保证资金,这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营养餐的首要条件。”王乃成建议,学校的食堂或营养餐配送单位的营业执照、税收、粮油的供应、食品卫生指导、营养标准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清理等方面要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各地要成立中小学生营养餐指导小组,提供营养食谱并进行业务指导;借助新闻媒体宣传营养知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其重要意义;不断提高供餐质量,降低价位,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食用。

        新文化报 记者 祝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