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湖南一富县教师工资不如贫困县 乡村教师逃离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05

20120105134700.jpg
邵东县一乡镇小学里,代课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本报记者 王梦婕摄 
 20120105134710.jpg

邵东县简家陇乡旱冲中心小学的教室。本报记者 王梦婕摄


  一个经济强县的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状况调查

  拿什么留住乡村教师逃离的脚步

  编者按 2009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这一政策旨在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的待遇,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奖勤罚懒。

  但是,3年了,一些地方的教师质疑绩效工资拉大了地区教师待遇差距,一些地区的乡镇教师迫于生活压力选择逃离讲台,不少孩子为了追逐更好的教育资源甚至从小学起就“背井离乡”,增加了教育成本,损害了教育公平。

  是什么原因让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记者深入调查,通过剖析湖南邵东县这个诞生“富县穷师”怪现象的样本,寻找答案。

  简家陇乡旱冲中心小学教语文的王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年轻20岁,“能干力气活”。

  这个在湖南省邵东县乡镇的讲台上守了34年的人,之所以希望当个劳力者,原因很简单,靠教书劳心,“太穷”。

  2009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在全国实施,一度令他对“改善待遇”充满希望。但3年来,尽管自己所在的邵东县是邵阳市下辖的三区九县中最富的一个县,但他却感到自己变成了一名“富县里的穷老师”,身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逃离”乡镇讲台。

  “国务院文件说绩效工资是‘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我理解这是省和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的,为啥各县发的都不一样?”

  在邵东,简家陇乡、野鸡坪乡、灵官殿乡等多个乡镇的数十名中小学老师,见到记者后,都会拿出记载着他们工资收入的银行存折,问上一个问题: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