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注意错题的积累,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实质是努力寻找漏洞,而一旦发现了漏洞,具体来说就是错题,就应当把它积累下来,反复练习。
北京四中曾经有一位女同学,物理向来不好,每次物理考试后都会向班主任哭一场,在高考前,这位同学将三年来所有物理错题整理出来,一轮一轮地做,直到弄懂了每到题,结果高考成绩成了班里第一名。
学习成果由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共同影响。有时候考生心血来潮,考前为自己增加了很多复习时间,但复习效率不高,成果并未得到明显扩大。当自己的付出未得到想象中应有的回报时,复习意愿就会减弱,因此讲求效率很重要。长时间的伏案学习会使注意力不易集中,使思维迟缓,记忆力减弱。这时候就需要休息一下,可以散散步,听听音乐。适当的休息娱乐会保证身心健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东张西望,听着音乐,吃着零食,发着短信,晃着双腿的同学的效率是不会太高的,这些陋习需要被消除。
有的同学对考前复习很烦躁,如果真踏实下来,静下来学半个小时,学习仿佛也没那么烦,再学一两个小时恐怕也没什么问题。认识到自己心理上的惯性,大概就不会觉得“另一件事情”有多难做了,强制自己看几眼书,可能也就会“渐入佳境”了。
考试时遇到难题不要冥思苦想,更不要心急,而应迅速放下,挑会做的先做,做一题得一题的分,做到“分秒必争”,争分数、抢时间。然后再做难题,既节约了时间,又不会挫伤自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句话:先做基础题,后做高分、高难度的题。走出考场后,最好不要对答案。在对答案的过程中,如果答案不一样,你总会认为自己的错了,这样会影响考试情绪,这时应该做好下一场考试的准备,通俗地讲,就是“忘记上一场,准备下一场。”
考试期间,大家还要有一股“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笑到最后是赢家,必须坚持住,即使痛苦,不轻言放弃。
北京四中有一名2009届的同学,高考作文写得仓促,没有完成。尽管他做好了复读的心理准备,但并没有放弃后面三科的考试。在出分之前,虽然感觉今年上北大的希望非常渺茫,但还没有放弃英语口试,正是这样的坚持不渝,毫不气馁,他最终考上北京大学。
要考试了,并不意味着应当一味地学习而不去参加其它活动,不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上有一些波动,也没必要大惊小怪,这时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再赶上去。总之,千万不要轻易地因为“怕耽误学习”而放弃什么或错过什么,因为那样只能造成遗憾。
考试会有这无限的可能,大家都可以把握的,就要尽量抓住一切机会,踏实珍惜每一小时,走好每一步,把眼前的每个重要问题做好,考试结果一定不会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