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新政”能否成功,拭目以待
来源:天府早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02
         □慕毅飞(浙江教师)
        新近出台的山东 “高考新政”,终于让人看到了高考改革的希望。山东高考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都让人感觉到,它切中的正是现行高考的症结,也是现行教育最紧缺的要素:公平。
        根据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通气会发布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可知,山东“高考新政”有四大亮点:一是2012-2013年,高考体育测试成绩不再计入高考总分;二是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采用“3+综合”的模式,取消文理分科;三是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四是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 (《齐鲁晚报》3月1日)。这几条,无一不是剑指教育不公。
        体育测试成绩容易掺水;不计入总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体育,只是将体育成绩分成四档进入档案,作为高校录取时的重要参考。这样一来,再为几分上下的体育分数去玩猫腻,就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这意味着体育加分也将远离高考,那就更有意义了。需要体育特长生,完全可以特招,犯不着开设极为不公的加分通道。
        在实施“3+综合”模式的同时,取消文理分科,这意味着可以避免人才培养上的素养畸形,既不让文科考生严重缺乏科学知识,也不让理科考生严重缺乏人文素养。个别秉性特异的特殊人才,可以提供特殊的招录通道。有了此举,就有望使绝大多数的“建设者”成为知识较为全面的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文明品质。要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考虑减轻学业负担的前提下,理应消除这样的学科“不公”。
        在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的内容里,免除外语的听力考试,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体现了难得的公平。受农村师资和教育设施的影响,如果要考听力,势必拉开城乡学生的差距。无论就外语的学习来说,听力如何如何该考,只要农村的师资条件还没有跟上城里,这样的考试,就没有公平可言。同样的道理,借素质教育的名义,在中考中搞什么艺术、体育的特长加分,加剧的同样是教育不公。
        至于统一录取分数线,则是为了消除区域差异;允许非户籍考生参加高考,则是为了消除户籍歧视。所有这些,体现的无一不是公平理念。其实,在山东,这个矛盾并不突出。最突出的,无疑还是北京、上海。山东破局了,就看北京、上海如何跟进。
        普及义务教育,让人人都有书读,是教育公平;现在,要让人人都能读好书,是更高程度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一种起点的公平,但它必然要体现在考试公平上。高考改革的意义,就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