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成手机上网主力军 打造未成年人专属手机网络需“给力”
新学期伊始,笔者走访部分学校了解到,现在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几乎人人有手机,手机档次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孩子就热衷于手机上网,中小学生已成手机上网的主力军。与此相印证,前不久,由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使用手机上网率达39.5%,手机成为未成年人通讯和上网的重要工具之一。
打造未成年人专属手机网络需“给力”
手机上网,满足了青少年娱乐、交流等多重需求。
但与此同时,由于孩子们手机上网访问的网站、游戏与成年人没有差异;也由于手机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相对隐蔽,实际监管有难度,导致未成年人时常受到手机网站不良信息甚至淫秽内容的侵袭。据报道,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家长为此深表担忧,他们普遍表示,未成年人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怎么经得起手机网络上污浊信息的干扰?有专家因此建议: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不宜过早配手机;也有家长跑到运营商那里,干脆关闭了孩子手机的上网服务。
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因噎废食之举。科技日新月异,手机上网,是未成年人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需要正确引导,科学规范。
总体而言,手机上网利大于弊。它具有方便性、随时随地性,伴随着WAP功能的日益强大,学生除了用手机上QQ、看新闻、读小说之外,还可以用手机写博客或微博等,是他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手机网络还能学习和查阅感兴趣的资料,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是增长知识的一个好帮手。一味简单地禁止,恐怕得不偿失,也是极不现实的。正如一些明智的家长所希望的:多打造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的专属“手机上网综合服务平台”,切断其他手机网站不良信息的传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文明洁净的手机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正基于此,致力于关注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中国未成年人网,日前针对广大未成年人,推出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手机WAP网站——“呼啦圈”,(wap.kids21.cn)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的资源和咨询服务;同时也推出了一个专属于未成年人的手机阅读平台—“呼啦阅读”(下载),满足孩子们的网络阅读之需。在未成年人专属网站较少、尤其是手机网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这种打造文明洁净的网络环境的努力,值得倡导。对于这类“绿色手机网站”,应该广而告之,以使更多未成年人迟早知晓。
有报道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还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近半数首次上网年龄在5到10岁之间,5岁以下触网比例近10%,10岁以下触网比例将近60%。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多给未成年人打造一些专属手机网络和阅读平台,互联网运营者们责无旁贷,还需要“给力”。(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