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昆明3万余人次赶考“小升初”家长感叹比考大学还难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7-02

        ·几 率·
 
        录取人数只占报考人数零头

 
        明通小学一名学生的家长说,相比之下,“小升初”考试比考大学难多了。他的这一说法立刻引起在场几位家长的共鸣。该家长认为,上万人参加考试,但最终能被录取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谓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能最终只能因为落榜而回到公办初中就读,毕竟优质民办初中太少了。
 
        晚报记者了解到,云大附中初中今年计划招收30个班,约1500人,但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1.8万余名;云师大实验中学初中今年计划招16个班,但参加考试的人数也达到了近1.5万名;滇池中学初中计划招收8个班,招生人数仅有400余人,报考人数达8000余人,考生人数与录取计划的比例达20:1。此外,长城中学、白塔中学、云子中学等优质民办初中的报考人数均达到数千人,录取人数都只占到各校报考人数的零头。
 
        金星小学一名学生的妈妈说,尽管今年给孩子报考了4所民办初中,但其实一所都没有把握。“听说考试题目都很难,竞争又激烈,如果一所都考不上,我们就去上公办初中,对口的金辰中学也不错呢!”该家长坦言,自己也有跟风之嫌。不过,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让孩子参与体验一下,对他的成长应该不是坏事。
 
         ·花 费·
 
        “小升初”补习一年要花上万元

 
        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小升初”花费十分昂贵。一般来说,一个孩子在昆明上一年的“小升初”补习班或冲刺班,学费至少是一万多元,如果再补习得细致一点,甚至一些“签约班”、“保过班”等,每年花费更是高达两三万元。其中,不少补习班还专门针对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的“小升初”考试,进行突击训练。
 
        知名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近年来,各地治理“择校热”,都宣称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各种严格的禁令之下,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家长的焦虑反而增加,择校的乱象也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究其原因,是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好义务教育均衡、受教育者择校需求和学校自主办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在公办义务教育均衡上有多大作为,也未按《义务教育法》保障均衡资金。试想,当由政府保障的、超过90%覆盖率的公共教育逐步实现均衡,还会有家长那么热情地择校吗?
 
        云大附中作文:“我是如何长大”
 
        昨日上午11:15,在云大星耀校区考点,考生开始陆陆续续从考场出来。双桥小学的学生胡爽说:“数学还可以,语文有点难度。”他说,语文试题的文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还有一道题是给出5个句子,然后要求你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其中一个成语是“破釜沉舟”。
 
        今年云大附中“小升初”考试的作文是给出一段材料,主题是“我是如何长大”,材料大意是:一个外国老师,他儿子在开门,可怎么开也打不开门。这时,外国老师的朋友想去帮着开门,但被孩子的父亲制止了。从简单的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体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是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
 
        胡爽写的是他第一次做饭的经历,而育红小学的一名学生则写的是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的过程。可以看出,学生们写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情,反映了在成长中的经历。
 
        师大实验中学作文:“我的小升初”
 
        昨天下午,走出云师大实验中学考场的考生大多脸上都略显疲倦,大观小学的张同学告诉记者,感觉下午的试题要比上午难,尤其是数学科目计算量比较大,好在自己都做完了。一旁的一个女生则向妈妈抱怨说,有的数学应用题,题目都看不懂。
 
        相比起数学科目让考生纠结来说,语文试题则让他们觉得相对容易得多。张同学回忆说,语文作文的题目就是“我的小升初”,让考生举出自己的例子,写一篇记叙文。“我在文章里写了自己参加补习班的事情,还模拟地写了成绩发布时候的情况。”张同学自己也说道,“这个题目每个人都经历了,大家的生活也差不多,写好也不容易。”
 
        语文题目中的一道关于“偷菜”的阅读题目,让很多考生都觉得很亲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反思的问题。盛同学说,游戏应当是人们娱乐的工具,不应当沉迷其中,玩游戏应当有节有度,不应该影响到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