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2高考志愿填报可谓“怪事”频发,一个月以来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学生志愿遭恶意篡改事件,虽然警方及时介入处理,然而志愿篡改案暴露出的不仅仅只是信息管理不善“漏洞”,其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
漫画 杨仕成
新闻事件:
>>>河南周口篡改14名高考生志愿嫌犯确定现已逃匿
河南省周口卫生学校的14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现对口高考志愿被填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民办)。有学生反映,在6月27日返校当天,学生的报考信息被公布在学校黑板上,中午时候,有人看见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的招生人员将学生的报考信息撕走。事发后,有学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周口市公安机关正在全力破案,涉嫌恶意填改考生志愿的犯罪嫌疑人已经确定。
同类事件:
>>>眉山300考生信息泄露12人志愿遭改 3老师被拘
6月28日中午,眉山市专科第二批志愿填报结束后,东坡区万胜高中的多名学生先后发现,自己的第一志愿或第二志愿被改成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7月4日,高考志愿被改的学生恢复原填报志愿,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表示,不会影响到这些考生的录取。7月8日,眉山市东坡区公安分局表示,经侦查确定,共有12名考生志愿被改,涉及3名犯罪嫌疑人。目前,3人已被依法刑拘,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件发展:
>>>河南14学生高考志愿遭篡改 目前已无法更改
网警大队:案件正在调查中,公安只是负责案件,最后修改还是教委。这案件不一定(什么时候破),破了以后学生们都上学了那还怎么改。如果明天我们案件破了,他可以改。但是如果三个月以后我们案件才破了,那孩子咋上学啊。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透露:对口生专科专业录取的时间为8月2日到5日。他表示,目前,河南省招办无法确定这些学生的志愿是被他人篡改的,所以现在不能帮助学生改回志愿。等公安机关将案件侦破后,省招办会拿出一个处理意见,如果情况属实,被改志愿的学生将可以获得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前提是要公安结案,只要能定性,先把这第一步走完。有学生家长担心,一方面公安机关破案时间无法确定,一方面离学校录取的日子越来越近,学生们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分析原因:
>>>揭露民办高校灰色利益链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胡光伟说,目前国内职业院校大多属于民办,对这些院校来说,生源是生存之本。而由于高职文凭含金量不高、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导致社会认可度不高,不少学生宁愿复读也不愿报考民办学校。“高校间地位的不平等,使民办高职学校在夹缝中求生存,民办高校违规招生是应对公办普通高校招生特权的副产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民办职业院校已走过靠规模维持生存的时代,必须走质量发展之路。同时,还应进一步从制度上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流通渠道,畅通高职学生学历上升渠道。
专家表示,要整肃高职学校招生乱象、不再发生“买卖学生”事件的关键,还在于从源头规范高校招生各个环节。一方面,招生体制应更加透明、公开,压缩人为可操作空间。另一方面,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规招生背后存在的腐败细查深究,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严惩违规者。
>>>篡改高考志愿折射生源危机
高考志愿被篡改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仅仅就个例来分析并不妥当,甚至可以说,万胜高中学生高考志愿被篡改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放在我国高校生源充足的前提下,高考志愿被篡改是不可能发生的。万胜高中学生高考志愿被篡改是高校生源危机的直接折射,也意味着高校的生源竞争和危机已经凸显,这在弱势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通过网络更改考生志愿就是一种说明。更何况,招生附着了众多的利益因素。因此,应放在生源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和反思高考志愿被篡改案件。
>>>返利为高职院校招生潜规则
近日,高考志愿篡改案,四川万胜高中涉案的三名嫌疑人被拘留。高校招生返利已成为了潜规则,毕业班的老师们经常成为招生人员的常客。
思考:
>>>被篡改的不是志愿 是孩子们的生活密码
这起拥有多个主角的非常事件,有这样一个事实不能被回避:被篡改的不是志愿,而是孩子们的生活密码。被篡改志愿的这群孩子,生活在乡镇和村子里。尽管他们的高考成绩,远远不能与高考尖子生们相媲美,不过,他们却拥有一个梦想: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改变自己今后的生活步伐。作为记录者之一,还想说一句:无论你有着怎样的原始冲动,请别拿孩子们的未来当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