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暑假来临,北大、清华、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更是“高校游”的首选,一个是学校名气大,一个是校园环境美。参观者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试图让子女提前感受“象牙塔”生活。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文/稻粱
每当暑假来临,各地的知名高校都会涌入一批又一批的旅游团,有高考后体验大学环境的,有中学生宣誓考入名校励志游的,也有一些纯粹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北大、清华、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更是“高校游”的首选,一个是学校名气大,一个是校园环境美。参观者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试图让子女提前感受“象牙塔”生活。这种“高校游”对于学校来说,好的一方面,可以扩大名气,获取额外利益;不好的一方面,大量参观者涌入,给高校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困扰。在笔者看来,对于火热的暑假“高校游”应理性看待,认识到“高校游”存在的问题。
高校游应规定参观人数及路线
笔者了解到,暑假开始后北大每日登记入校的散客有2000人左右,团队每天预约放行3000多人,达数十个团体。为加强保安力量,学校专门给放行零散游客的东南门加了4个保安员。此外,清华每天的参观者超过1万人。
一名清华大学学生服务总队的队员透露,这两年,他越来越感受到学校参观人数激增带来的问题,自己的观点在受到冲击,去校内食堂吃饭时常常没位子,许多参观者在吃饭;校园里,旅行团里的小朋友到处跑,自行车都不敢快骑;更让人不快的是,还有游客在自习教室外吹口哨,对着学生拍照。
我认为高校游不能放任发展,每天的最大旅游人流量是多少,有哪几条旅游线路,都应该有校方的参与制定,不能交给旅行团或者是自由参观。在美国,许多高校为了既开放,又营造安静的教学环境,一般都会在周末把参观者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旅游团。这样,周末没有学生上课,也方便参观者了解学校的整体情况。校方应该向参观者推荐一些既能领略高校风情,又不干扰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参观线路。